涂鸦也需要报班么? 报道形式:专家回答 美吉姆国际儿童教育中心艺术教育专家、Abrakadoodle创始人:Rosenary Q:很多父母听说“涂鸦”这个词,那么涂鸦就是绘画么?多大的孩子就会开始比较像样的涂鸦呢? A:当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发展到能握住笔时,他们就开始涂鸦了,此时他们在1岁半左右。孩子关心的不是画出了什么,而是他们的动作本身——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通过动作来认知的。涂鸦的发展有这样的规律:起初是胡乱的涂抹,接着是通过有规律的动作画出重复的线条,然后开始出现圆,再后来出现可辨识的人形。涂鸦伴随着儿童精细动作的发展,当画出的图形比较精细,并且被赋予意义时,就进入到更高的级别,涂鸦期便结束了。那时,孩子大概在4-6岁。 Q:涂鸦除了是一种很好玩的活动,对孩子还有什么好处? A:涂鸦对幼儿的技能、精细动作和认知发展都有好处,有促进大脑发育。从认知层面来讲,涂鸦使他们有意识到自己的动作能产生图形,于是他们开始有目的的画、计划和组织便产生了。我们强调“过程艺术”的重要性,不主张让孩子拿出像样的作品,因为真正起作用的是他们探索、体验和表达的这个过程。如果大人急于让孩子拿出作品来,貌似帮助了孩子,却剥夺了孩子亲自探索的机会。 Q:如果不期望孩子将来以美术为生,有必要参加专门的艺术课吗? A:艺术课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面对挑战、独立思考、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环境,帮助他们将来更好地面对竞争。艺术课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氛围——在这里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所有学生都可以开放思想,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完成一项课业任务。艺术课鼓励新的、不同的思路。而现在传统教育的课程主要是用来开发左脑的,孩子们在这样的训练下习惯于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直线型的、单途径的。通过从事艺术活动、孩子们的右脑得到更好的开发、让右脑与左脑共同使用。因此艺术课能够帮助孩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孩子成为21世纪全球化大趋势下十分抢手的人才。 Q:每个孩子的天赋都不一样,同时开始学画的孩子,有的最终成为艺术家,大多数成长后表现平平,怎样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有绘画天赋? A: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艺术天赋,和艺术在一起不是少数人的事情。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发展他的艺术才能,发展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你不把艺术作为职业,你也可以把艺术带给你的才能运用到科学或任何工作中去。比如说我不是画家,但是我热爱园艺,花园就是我的画布,从事园艺让我感到我很有创意。 Q:中国的父母对绘画的热衷程度比较高,但是他们很少送3岁以前的孩子参加绘画学习,您认为有必要对3岁以前的孩子进行专业指导么? A:小孩子不是抽象的思考者,他们用动作学习,只能理解真实、具体的东西。艺术课给了他们很多亲自动手的机会,年幼的孩子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通过触摸、感受各种艺术材料,得到很多感官的体验,促进了孩子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发育。艺术教育的作用远远超越成人的想象。 Q:2岁左右的孩子被称为“terribale two”,他们固执己见,爱发脾气,好动。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艺术课有什么特别之处么? A:2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发展独立性,获得自我意识。他们不受欢迎的种种特点,都是在这个年龄心智成长的正常现象。不是某些成年人认为的那样:这个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注意力不集中?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我们设计的课程也有一些特别之处:他们的注意力停留只有2-5分钟,那么我们的每一项活动时间都很短,不断引入新的环节增加孩子的兴趣。注重趣味性和新奇性,给孩子多媒介刺激。鼓励孩子亲自动手,在课堂上什么都可以做,很少限制。 Q:幼小的孩子往往喜欢在家具、墙壁和床单上画画,而且喜欢把颜料和笔放进嘴里,因此不少父母减少了孩子拿笔的机会,怎么帮助这些父母和孩子呢? A:一个很实用的方法是给孩子开辟一个创作的地方,给他提供创作材料,在那里鼓励他任意发挥。另外,也需要告诉孩子一点规则,比如除了那个角落之外,不可以在其他地方画,还有不要吃进颜料等等。最后,选择安全、方便和丰富的材料也很有必要。比如有的水彩笔不仅无毒,还可以用水洗掉,有的笔只能在配套的本上画出颜色来,在其他地方是画不出来的。 Q:孩子参加固定的培训课程,会不会限制孩子的思维,使孩子的画成人化? A: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美国和中国差不多,传统的儿童绘画培训仍然在过早地使用技法,做限制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事。这也是我们创建Abrakadoodle的起因。艺术教育必须适应幼小儿童的认知发育特点。我们的教师不会让孩子临摹别人的作品,而是用视觉语言,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鼓励探索。 Q:填色游戏是一种常见的训练儿童绘画的方式,有的父母认为这样做对孩子没什么好处,反而限制了孩子的创造力,你怎么认为呢? A:从孩子对填色游戏完成程度看,老师能够知道孩子的精细动作到达怎样的水平,对边界的概念如何。但是填色游戏的弊端是使孩子的思维受限。在我们的课程里,取而代之的是在白纸上画一个开放的图形,再引导孩子继续创作下去,孩子会感觉更有趣,更加原创。比如在一个“V”的线条上,有的孩子画出一个五角星,有的孩子则画出其他图形,每个孩子画出的都不一样。这又一次体现了我们倡导的”multi-solution”(多种解决方案)。 Q:据一些心理学家研究,9岁是大多数孩子艺术创造力的顶峰,过了这个年龄段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为什么会这样? A:孩子长到9岁,他们比较关注别人怎么看我的作品,有取悦别人的压力。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比较敏感,害怕和别人不一样。他们也开始关注技法,关注自己的画像不像实物。如有人说一个孩子画的不像,他就会感到失望和挫折。孩子在课上自认为画得不像,他甚至会揉掉自己的作品。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剧了孩子的挫败感:老师们给孩子打分,比较孰优孰劣,告诉孩子这样画对,那样画不对。我认为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和孩子的父母需要注意:不要评价和比较孩子的作品,注意技法学习和鼓励创造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