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74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145  
爱心活力豆
5  
宝宝生日
 
地区:
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17:1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 I) |- |1 I8 j

% F( v( B. P0 Z8 ^" \9 w1 l
导读:坐月子是每个新妈妈产后恢复身体的良机,每个妈妈在生完宝宝之后都会虚弱,月子也是很多禁忌的,比如“不能碰冷水,不能洗头等”。同时,月子中的饮食禁忌,新妈妈也要多注意。
7 @# _4 K: c6 a/ g# ^
生一个宝宝对于准妈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分娩时的所受到疼痛、持续出血以及临产时竭尽全力地用劲,都让妈妈的身体变得十分虚弱。如果准妈妈生完宝宝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对准妈妈产后的回复有很大的帮助。产后妈妈在哺乳的同时也会间接提供宝宝所需的营养,所以准妈妈在生完宝宝之后,对饮食方面的营养也是很注意的,切不可因为自己臃肿的身体想减肥而少吃不吃高营养蛋白的饮食。
3 \3 ]  z( H! Q- k, }8 ]
* S6 V# v' s, J& y4 Z
4 U& Z! L( I- m7 |4 `8 K4 g

" ]: ^* N6 N' w, ?( {7 ~. ~/ Z) [

1 I9 k6 a; Q. ]/ w! }4 {
# B8 E2 D/ k" _: }
一、切莫多吃鸡蛋
3 O) P' j: v. h3 Z) a& F$ {7 ?: x" i2 r' c
老人家都认为生完宝宝吃鸡蛋,可以多补充营养,所以一日三餐都吃一个鸡蛋甚至更多。其实,医学研究表明,生完宝宝之后,数小时后内最好不要吃鸡蛋。对于新妈妈而言,生完宝宝体力消耗大,出汗多,消化能力也会随之下降。新妈妈分娩后如果吃鸡蛋,就难以消化,增加胃肠负担。分娩后数小时内,应吃半流质或流质饮食为宜。新妈妈的营养标准,月子期间每日补充高蛋白100克左右就够了,因此,一天吃鸡蛋不可超过两个,过多食用鸡蛋,也会造成肠胃负担引起营养吸收不良。7 E+ Q& }; R4 i- h3 R

' G$ D" p$ R6 E
二、切莫多吃味精- V' M- N1 Z( c8 M1 @. O
( e, B9 V" A. o  E
味精会引起儿童的缺锌症,所以妈妈在吃食物时最好少加味精。大人吃味精是没什么大影响,可是对于12周内的宝宝来说,如果妈妈在补充高蛋白营养的同时,过量吃多味精而通过哺乳过奶给宝宝,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对12周内婴儿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它能与婴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生成不能被机体吸收的谷氨酸,而锌却随尿排出,从而导致婴儿锌的缺乏,这样,婴儿不仅易出现味觉差、厌食,而且还可造成智力减退,生长发育迟缓等不良后果。
, P( S7 [% x; g+ ?* a& J
三、切莫多服用人参
3 G( f. o8 @6 G! P& e9 _4 J2 U
有些妈妈以为生完宝宝身体虚弱,所以以为服用人参可以恢复身体虚弱的现象。其实生完急于用人参对新妈妈而言是有害无利的。人参的营养价值很高,相对的成分也很多,能对人体产生广泛的兴奋作用,人体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能导致服用者出现失眠、烦躁、心神不安等不良反应。刚生完的新妈妈,体力虚弱,十分需要卧床休息,如果此时服用人参,反而因兴奋而无法得到好的休息。另外,人参的是补元气的,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流。这对刚生完宝宝的新妈妈而言是大忌,新妈妈在生宝宝的同时,内外生殖器的血管多有损伤,服用人参,有可能影响受损血管的自行愈合,造成流血不止,甚至大出血。所以,新妈妈在生完孩子7天之内,不宜服用人参,产后一星期之后,新妈妈的伤口已经愈合,此时可以适量服点人参,有助于新妈妈的产后恢复,但也不可大量服用。人参是燥热的,会导致新妈妈上火或引起婴儿食热。建议新妈妈谨慎进补,合理搭配食物才是补充营养的最好办法。
- z! y8 L. ~; Z
四、切莫多吃红糖
5 n" E9 S, D0 p
很多人都说,产后吃红糖有助于产后恢复。红糖中营养丰富,能释放能量,营养吸收利用率高,具有温补性质。新妈妈生完宝宝身体很虚弱,很需要大量快速补充铁、钙、锰、锌等微量元素和蛋白质来恢复体力。红糖也含有益母草成分,益母草可以促进子宫收缩,排出产后宫腔内淤血,促使子宫早日复原。新妈妈分娩后,元气大损,体质虚弱,吃些红糖的好吃很多,可以益气养血、健脾暖胃、驱散风寒、活血化瘀。虽然说红糖有诸多好处,但是吃多也未必有利。长期过多饮用红糖水,不仅会损坏新妈妈的牙齿,而红糖属于性温,如果新妈妈在夏季过多喝了红糖水,必定加速出汗,使身体更加虚弱,甚至中暑。另外吃红糖不宜开包一冲即服,应该煮开水来服用。
% e0 D* @* [1 U! P
" l0 {0 F" V0 O4 n
五、切莫吃坚硬粗糙及生冷食物, Q: y6 ]. P# O# i( Y6 N4 l

* p" M; f8 G) i2 q9 P2 H  B   
& y% @- b1 K# i: X% l3 p新妈妈刚生完宝宝,如果过于寒冻的食物会损伤脾胃影响消化,且生冷之物易致瘀血滞留,可引起新妈妈腹痛、产后恶露不绝等。同时会直接影响到接受母乳的宝宝健康。不过新妈妈在吃水果方面倒没什么大忌,并不是说冷的就不能吃,吃水果也会有助于妈妈产后恢复。; h1 l/ b7 a9 y$ u& D) g( y

' s: \. ~- \, c; G1 |* S
六、切莫大量喝白开水
* M% P# G" u  B* W
   ) n  f* ^6 Q3 ^2 ^
生完宝宝的新妈妈,由于孕期水肿未消,产后又是身体恢复的黄金时期,这段时间要让身体积聚的所有水分尽量排出,如果又喝进许多水,将可能不利于水肿消散。如果是产后的妈妈在产后需要吃药物,则仍需饮用适量的水分,但不要一次饮用过多,而应该分次适量喝。
4 B( d0 d$ M, n  q- E& b- p* s
& _8 T6 p# F8 U4 w
七、切莫误吃回奶食物: t) s! Q2 |8 }# n
大麦、麦乳精、麦芽糖、花椒、韭菜、巧克力等具有回乳的作用,作为新手妈妈要避免吃这些。* R9 @# x1 r0 k7 w0 v; \) G" M$ T9 a

$ _5 t3 p# {- \7 k2 ?8 v5 ?( ~+ ?
八、切莫多吃辛辣燥热之物5 }/ J* A% |- R
新妈妈因为产后大量失血、加大出汗,而辛辣燥热食物均会伤津耗液,所以要忌吃辛辣燥热之物,不然会使新妈妈上火,口舌生疮,大便秘结或痔疮发作,而且会通过乳汁使婴儿内热加重。因此新妈妈忌食韭菜、葱、大蒜、辣椒、胡椒、小茴香、酒等。
$ \( H! A0 i# ?! J# u: O0 n
8 v  r) r5 D/ p& ~/ Y, d) j
九、切莫吃多油腻的食物
- W$ Z2 x7 s" U) L' a
新妈妈要注意饮食宜清淡,尤其在产后一星期内,应以米粥、软饭、蛋汤、蔬菜等为主,不要吃过于油腻之物,如鸡、猪蹄等。吃多油腻食物会造成宝宝拉肚子,消化功能会下降,而且由于产后新妈妈胃肠胀气及蠕动均较弱,故过于油腻的食物如肥肉、煎炸食物等应尽量少食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多吃并不能给新妈妈增加营养,反倒增加了肠胃负担。
' |; Z' ^5 @$ {/ F

) V# `: @, @& k; q# i; r
' C6 ^! |6 I+ @8 [9 m
十、切莫产后立即吃老母鸡7 p, j) B: O2 o
虽然老人家说老母鸡营养丰富,是补虚的佳品,所以产后炖老母鸡给产妇,以达到补益产妇身体的目的。其实很多妈妈会发现,产后大量适用老母鸡,再加上吃其他的营养品,仍有母乳不足的现象。满足不了宝宝的需求,其实,造成奶水不足或无奶的原因之一就是产后立即吃老母鸡。老母鸡营养丰富,因为心妈妈分娩以后,由于血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大大降低,这时泌乳素才能发挥作用,促进乳汁的形成。母鸡肉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因此,产后立即吃老母鸡,就会使产妇血中雌激素的含量增加,抑制泌乳素的效能,以致不能发挥作用,从而导致产妇乳汁不足,甚至回奶。雄激素具有对抗雌激素的作用,公鸡肉中含有少量雄激素,若孕妇立即食用一只公鸡,就会使乳汁增多。老母鸡虽然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但是也不是说不能吃,只是说1周内不宜吃,当新妈妈分娩后母乳充足的情况下,在乳汁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炖老母鸡吃,对增加产妇营养、增强体质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不过,老母鸡多肥腻,如果产后体质较差,肠胃消化功能相对较弱的女性,如果过早的食用老母鸡,容易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从而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也就是们常说的“虚不受补”。. j: m% L9 a+ x
- T0 M9 n" ]+ q1 Q) }
4 b. K$ _; f7 }/ m* k4 G

# h+ I: S: _. U/ s$ r; Y" J* k' D3 L, v( }
& I9 A& g# f6 n1 k- z, n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妈妈产后月子饮食 十禁忌须牢记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