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7 | 浏览: 261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佳佳

小学毕业

Rank: 8Rank: 8

经验值
6973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21:1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明年春天准备送我家宝宝上幼儿园,到时候她两岁半,请教大家我该准备和注意些什么?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7958  
爱心活力豆
3  
宝宝生日
2004-12-22 
地区:
未央区
街道:
未央区

同问,希望有经验的妈妈来指导一下!


想想

大学毕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经验值
65123  
爱心活力豆
116  
宝宝生日
2004-06-05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我想现在要做的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考察幼儿园.先选定幼儿园!!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8986  
爱心活力豆
6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入园前的心理准备

    孩子一般关注于眼前,他们在入园之前不会因为想到过几天就要离开家了,而提前有什么心理上的不适。他们还没有经验,不能想象离开家庭到一个新的地方会遇到什么样的境遇,也就不会因此产生不良的情绪。但家长不同,孩子长到三岁,就不得不离开了。经验告诉家长:家中已有的生活状态是安全可靠的,突然要将孩子交给陌生人,生活在一个不了解的环境中,孩子肯定会受不了。这些顾虑给家长造成不安全感,他们感到焦虑,而这些情绪又会直接传导给其他家庭成员以及孩子。所以,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主要是家长的心理准备。

家长的心理准备
    大自然给人类的生存方式,带给父母一种天然的心理状态——将自己的宝宝紧紧地抱在怀里,才能使自己心中安稳。职业妈妈们刚刚恢复上班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这时一般将孩子托付给老人,或者请一位可靠的阿姨照看。在经历了一段不放心造成的焦虑后,逐渐适应了每天早晨离家,傍晚下班后将孩子拥入怀中的生活方式。由于孩子发展需求,经过考察比较,终于费尽心思地选好了幼儿园。虽然理智告诉自己应该相信幼儿园,但是还没有经历一个验证的过程,总会无意识地一阵阵心中发慌,感到焦虑。这种感觉会传导给孩子,造成孩子提前对幼儿园过渡在乎,使之成为孩子心目中一个神秘的地方,在还没有体验的时候就充满了各种不切实际的想象,给孩子正式入园后的体验和感受带来困难。

父母心理准备

冉冉的妈妈工作非常忙,每天早晨八点出门,晚上六点回家,平时孩子由奶奶照顾。虽然对老人对待孩子的方式有些不满,但两年半的时间里孩子没出过什么问题。现在,冉冉的妈妈发现,奶奶过度的精心护理可能会对冉冉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于是决定将孩子送到离家不远的一所幼儿园开办的蒙氏班。做决定之前,她详细地考察过,觉得蒙氏班的硬件不错,老师也温和可亲,感到非常满意,于是回家做家庭成员的工作。为了说服家人,她热情洋溢地介绍幼儿园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是个孩子的乐园,搜寻尽可能美好的词汇,感染了家里的每个人。
    但是在上班时,或者一个人走在路上,她还是会心里一阵阵莫明其妙的发慌,大脑中不断地出现小冉冉在别人怀中向妈妈伸着小手挣扎着痛哭的情景。其实这幅图像是自己有时候要加班,冉冉在奶奶怀中的样子。但如果将奶奶换成那位年轻的老师,她就受不了。她无数次的想象老师在她离开后怎样的安慰冉冉,或者相反,在自己离开后,将冉冉扔到墙角,恶狠狠对孩子说:“哭吧!”每次想到这里,冉冉妈眼泪就会禁不住流出来。为了不影响孩子对幼儿园的好感,她一次次地对冉冉说:“幼儿园可好了,老师可好了!”不断地向孩子介绍幼儿园生活的美好情景。
    实际上,冉冉妈向孩子描述幼儿园时,同时也是在说服自己。这时候她已经将自己焦虑传递给了孩子,使“幼儿园”这三个字成为冉冉心中神秘莫测的词汇,由于没有实际的体验作为内涵填充,冉冉会感到不安全。
    冉冉还有两个月才入园,这种情况持续了半个月,妈妈开始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状态,回家后莫明其妙的找茬,与冉冉的爸爸吵架,使得家庭氛围异常紧张。这种氛围也给冉冉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人类在面对改变了的环境的时候,会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在改变一种业已习惯的生活方式之前,要在心理上有充分的准备,否则进入新生活的时候,已经被前期的焦虑折磨得身心疲惫,无法克服新环境带来的冲突,更无法理智地关怀、感受孩子
    所以在孩子入园前期,夫妻双方要互相倾听。如果有些疑惑不能在家庭范围解决,就立刻去咨询或考察,努力调整心态,将所有的困惑都解决,使自己可以放松地对待孩子入园这件事。家长不再焦虑,就不会一遍遍地在孩子面前讲述幼儿园,也不会给孩子造成紧张的家庭氛围。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8986  
爱心活力豆
6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祖辈的心理准备
    由于父母亲工作的关系,孩子在年幼的时候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带着。与孩子朝夕相处了两三年的老人,在孩子的入园期,也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不适。他们觉得自己不再被人需要了,一种被遗弃感深入他们的潜意识之中,更加悉心照顾即将离开的孩子,使孩子对他们更加依恋,从而给处于“入园期分离期”的孩子带来更大的痛苦。还有一些保姆,因为长期和孩子生活,也难以避免依恋感,一想到孩子即将不在身边,便提前产生了离别恐惧,她们无法忍受内心空虚、度日如年的日子,这种恐惧使他们无意识地抵毁幼儿园,并更加紧紧地将孩子控制在自己身边。
    嘟嘟的奶奶在已经在嘟嘟家住了两年多了,之前,她和老伴住在自己家,每天早晨出来散步跳健美操,过的非常充实。嘟嘟出生后,儿子请她来帮忙看孩子,她当时还一度感到发愁。现在嘟嘟就要上幼儿园了,她不能想象自己的身边没有孙女的小身影后,如何打发每天的时间。奶奶的情绪便开始变得不好,经常偷偷抹眼泪。一次,妈妈和奶奶一起领着嘟嘟熟悉幼儿园,奶奶跟在后面,到处挑幼儿园的毛病,对老师的态度也非常冷淡。回家后,奶奶开始在儿子面前不停地叨叨幼儿园不好的地方。结果,嘟嘟爸爸对这所幼儿园的信心开始也动摇。因为不了解奶奶的心理状况,嘟嘟爸爸以为奶奶的阅历丰富,不会有错,于是便指责妻子没有经验,很多事情看不到。家里刚刚平息的战火又重新燃起,和谐的气氛被打破了。
    家庭的紧张氛围会给孩子带来不良情绪,造成入园适应困难。所以一定要提前给家里老人做好工作,解释清楚孩子入园不是因为爷爷奶奶照顾不好,而是出于他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前给老人安排好孩子离开后的生活方式,使老人能够顺利展开新的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8986  
爱心活力豆
6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孩子的心理准备
    孩子的思维模式是视觉型的,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他没有相关的经验以及在经验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无法在大脑提前想象将来的情景,并产生在特定的情感。俗语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是这样的道理。因此孩子在对幼儿园的产生印象之前,不会提前产生离别的恐惧。
    成人则不同,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当经历某事时,与之相类似的心理感受就会随之出现。种种情绪中,离别的苦痛是最让人难以释怀的,所谓“何处生成愁,离人心上秋”,离别是最难面对但又必须跨过的一个关口。当成人在给孩子进行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时,常常会将自己曾经的体验和心理感受当成孩子的心理感受,从而将自己的情绪传导给孩子。如:妈妈小时候与母亲分离的心理体验深深地印在脑海中,虽然痛苦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遗忘,但却隐藏在内心深处成为一种潜意识。平常没有遇到类似情景的时候,我们不能意识到我们曾经有这样的体验。当孩子将要与妈妈分别,或者孩子要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时,那种潜意识就会浮上来,使妈妈重新体验到曾经的痛苦。这时,妈妈会把这种感受也当成是孩子的,认为一提上幼儿园,孩子也会自己一样感到难受和焦虑,于是试图用兴奋夸张的语言安抚孩子。但孩子这时并没有对幼儿园产生担心情绪,反而被妈妈暗示出担心。
    如果成人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紧张的状态,不将幼儿园描述得过于美好或过坏,就不会给孩子的入园造成问题。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8986  
爱心活力豆
6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通过语言描述解决孩子内心焦虑
    宝宝三岁了,已经可以理解很多成人的语言。因此,成人可以先用描述的方式平静随意地跟宝宝谈论幼儿园,告诉宝宝:宝宝就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有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老师的样子是什么样的;还有一些其他的老师,他们长的什么样,穿什么样的衣服,妈妈去看的时候,他们正在和小朋友做什么事;老师是怎么说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他们是怎样吃饭的,怎样睡觉的;有一个小朋友想上卫生间了,他是怎样做的……
    家长讲的这些事的时候,就像讲一个童话故事,最好讲得非常有幽默感,逗孩子发笑,这样孩子就会要求家长一遍遍地讲。讲过几遍后,家长就可以拿出幼儿园的图片或宣传册页,指着上面的图画给孩子讲幼儿园的故事,指出每一个老师的名字、园长的名字、告诉孩子园长是做什么事的、幼儿园每一项活动的故事,还可以找一些关于宝宝上幼儿园的故事书讲给孩子听。这样,孩子就会通过语言对幼儿园的生活有一个基本了解,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组织到妈妈讲的故事中去,心中对幼儿园有了基本的印象,并对“幼儿园”这个词有了一定认识,对老师和小朋友不再完全陌生。

带孩子初步体验
    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已经分享了许多关于幼儿园的故事,也刺激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注意,接下来,妈妈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用过家家的形式来体验了。
    妈妈可以扮演老师,让孩子扮演小朋友,从早上入园开始,一直演到放学回家,将幼儿园可能遇到的事都编到过家家的程序中。玩过几遍,在孩子对幼儿园的过家家程序熟识以后,再让孩子扮演老师,妈妈扮演小朋友。在玩耍中,孩子已经切身地体验了幼儿园的程序,并以幼儿园的小朋友或老师自居了。这时,孩子已经对幼儿园有了想往,之后就可以带孩子去实地参观。尽量选择不同的时间段参观幼儿园的生活,使孩子将和妈妈玩游戏的经验与真实的幼儿园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对幼儿园的认识,排除陌生感。
    切记不要只用滑梯、蹦床呀等活动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误以为幼儿园是一个游乐园一样的场所。结果,孩子在入园后发现幼儿园并不是当初体验的那样玩过了就可以回家,造成失望情绪。
    入园以前,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做好以上准备,孩子入园后就不会感觉到过于恐惧和焦虑。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8986  
爱心活力豆
6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准备不足会造成的问题
    人类总是在同化环境和改造环境,在特定环境中生活的时间长了,这个环境就成为他的一部分,每件物品都不再是单纯的物,渗透着人的情感,其背后还可能隐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环境中物品的组合方式、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闭着眼睛都能准确地到达任何一个区域,取来任何一件物品。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整合出一套所在环境下的生活方式,方式与环境合而为一,我们把这种状态叫“同化”。
    孩子用三年的时间同化了自己和父母所生活的家,还有家里其他照顾自己的人,如果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被扔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会感到非常恐惧。所以家长在孩子入园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果准备不足,就会出现诸多问题。
    下面将这些问题挑重点的列出——

由父母的焦虑所引发的儿童焦虑
    我们已经说过,成人会将自己的情绪传导给孩子,使孩子莫明其妙,将焦虑与“幼儿园”联系在一起。如果家长感到焦虑,担心孩子也像自己一样,就会试图消除宝宝的焦虑。家长这时可能会和宝宝说:“宝贝,幼儿园特别好,老师也特别好,上幼儿园可好了!”这样说意味着幼儿园是可怕的,如果那地方特好玩,家长觉得宝宝上幼儿园特幸福,就不会这样劝宝宝。家长说这样的话时,明显地也是在说服自己。如果家长感到焦虑,就要先解决自己的焦虑问题,没有解决好,不要给孩子做入园准备。
    家长把孩子带到幼儿园,用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吸引孩子,也是焦虑的表现。因为家长认定孩子肯定会不喜欢幼儿园,才用自己认为最具吸引力的东西吸引孩子,结果造成孩子对幼儿园的过高期望。
    一位妈妈为孩子选择了一所离家只有五分钟路的幼儿园,在决定让孩子上幼儿园之后,经过老师的同意,每天让姥姥带孩子去幼儿园玩大型器械,妈妈则每天给孩子进行幼儿园“好玩儿吧”的教育。等到上幼儿园的那天,孩子兴奋不已,以为以后从早到晚都可以在幼儿园的器械上玩了。
    前三天,孩子表现的很好,其他孩子都哭得一塌糊涂,只有这个孩子每天高高兴兴地去,高高兴兴地回家。可是到了第四天,孩子突然大哭着不愿意去幼儿园,说幼儿园不好玩。家人莫明其妙。之后,其他孩子对幼儿园已经适应了,这个孩子的情绪仍然很不好。用妈妈的话说,每天都像生离死别一样。一个月过去了,孩子还没有喜欢上幼儿园,并且开始消瘦,不愿意吃饭,晚上会在恶梦中醒来,哭着说不愿意去幼儿园。而这时,其他孩子已经接纳了幼儿园。
    这个故事中,妈妈用幼儿园的大型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认为幼儿园就是每天玩那些好玩的东西。真正的幼儿园生活开始后,孩子发现原来还要坐在教室中,要上各种各样的课,中午得按时上床睡觉,吃饭时要和小朋友一起坐好……幼儿园里,老师和小朋友不会像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样顺着他。孩子内心严重失衡,带来很大的痛苦。这种痛苦的感觉使孩子无法寻找幼儿园中快乐的因素,因为他在适应前期将快乐与大型器械对应,当对大型器械不再感到新鲜后,幼儿园就没有什么事能让他快乐了。整个过程中,孩子会拒绝重新寻找快乐。

由陌生环境和分离所引发安全感丧失
    儿童的弱小决定了他们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而不熟悉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未知的、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儿童不信任任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这是生存本能决定的。它使得儿童能够自我保护,在成人照顾不到时也能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幼儿园的环境对儿童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同样会给他们带来恐惧。
    儿童出生后将自己在母亲腹中时听到的声音与母亲的面孔配对,首先识别出了母亲,即刻将母亲的形象组织到自己的环境中去,成为环境结构的一部分。当母亲出现,孩子就快乐,与母亲分离,孩子就会痛苦。既而,孩子将这种感情扩散到家庭的所有成员中,与任何一个家庭成员的分离都会给他带来离别恐惧。这一切都无法在入园时获得完全解决,.作为家长,只能对将要来临的痛苦做好承受准备,预先知道孩子和家人分离后到了一个陌生环境都会感到非常痛苦。这样,在孩子痛苦出现时,家长就不会觉得承受不了,失去了安抚孩子的能力。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8986  
爱心活力豆
6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准备不足会造成的问题
    人类总是在同化环境和改造环境,在特定环境中生活的时间长了,这个环境就成为他的一部分,每件物品都不再是单纯的物,渗透着人的情感,其背后还可能隐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环境中物品的组合方式、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闭着眼睛都能准确地到达任何一个区域,取来任何一件物品。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整合出一套所在环境下的生活方式,方式与环境合而为一,我们把这种状态叫“同化”。
    孩子用三年的时间同化了自己和父母所生活的家,还有家里其他照顾自己的人,如果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被扔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会感到非常恐惧。所以家长在孩子入园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果准备不足,就会出现诸多问题。
    下面将这些问题挑重点的列出——

由父母的焦虑所引发的儿童焦虑
    我们已经说过,成人会将自己的情绪传导给孩子,使孩子莫明其妙,将焦虑与“幼儿园”联系在一起。如果家长感到焦虑,担心孩子也像自己一样,就会试图消除宝宝的焦虑。家长这时可能会和宝宝说:“宝贝,幼儿园特别好,老师也特别好,上幼儿园可好了!”这样说意味着幼儿园是可怕的,如果那地方特好玩,家长觉得宝宝上幼儿园特幸福,就不会这样劝宝宝。家长说这样的话时,明显地也是在说服自己。如果家长感到焦虑,就要先解决自己的焦虑问题,没有解决好,不要给孩子做入园准备。
    家长把孩子带到幼儿园,用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吸引孩子,也是焦虑的表现。因为家长认定孩子肯定会不喜欢幼儿园,才用自己认为最具吸引力的东西吸引孩子,结果造成孩子对幼儿园的过高期望。
    一位妈妈为孩子选择了一所离家只有五分钟路的幼儿园,在决定让孩子上幼儿园之后,经过老师的同意,每天让姥姥带孩子去幼儿园玩大型器械,妈妈则每天给孩子进行幼儿园“好玩儿吧”的教育。等到上幼儿园的那天,孩子兴奋不已,以为以后从早到晚都可以在幼儿园的器械上玩了。
    前三天,孩子表现的很好,其他孩子都哭得一塌糊涂,只有这个孩子每天高高兴兴地去,高高兴兴地回家。可是到了第四天,孩子突然大哭着不愿意去幼儿园,说幼儿园不好玩。家人莫明其妙。之后,其他孩子对幼儿园已经适应了,这个孩子的情绪仍然很不好。用妈妈的话说,每天都像生离死别一样。一个月过去了,孩子还没有喜欢上幼儿园,并且开始消瘦,不愿意吃饭,晚上会在恶梦中醒来,哭着说不愿意去幼儿园。而这时,其他孩子已经接纳了幼儿园。
    这个故事中,妈妈用幼儿园的大型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认为幼儿园就是每天玩那些好玩的东西。真正的幼儿园生活开始后,孩子发现原来还要坐在教室中,要上各种各样的课,中午得按时上床睡觉,吃饭时要和小朋友一起坐好……幼儿园里,老师和小朋友不会像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样顺着他。孩子内心严重失衡,带来很大的痛苦。这种痛苦的感觉使孩子无法寻找幼儿园中快乐的因素,因为他在适应前期将快乐与大型器械对应,当对大型器械不再感到新鲜后,幼儿园就没有什么事能让他快乐了。整个过程中,孩子会拒绝重新寻找快乐。

由陌生环境和分离所引发安全感丧失
    儿童的弱小决定了他们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而不熟悉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未知的、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儿童不信任任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这是生存本能决定的。它使得儿童能够自我保护,在成人照顾不到时也能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幼儿园的环境对儿童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同样会给他们带来恐惧。
    儿童出生后将自己在母亲腹中时听到的声音与母亲的面孔配对,首先识别出了母亲,即刻将母亲的形象组织到自己的环境中去,成为环境结构的一部分。当母亲出现,孩子就快乐,与母亲分离,孩子就会痛苦。既而,孩子将这种感情扩散到家庭的所有成员中,与任何一个家庭成员的分离都会给他带来离别恐惧。这一切都无法在入园时获得完全解决,.作为家长,只能对将要来临的痛苦做好承受准备,预先知道孩子和家人分离后到了一个陌生环境都会感到非常痛苦。这样,在孩子痛苦出现时,家长就不会觉得承受不了,失去了安抚孩子的能力。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8986  
爱心活力豆
6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由“同化”到“顺应”所引发的心理失衡
    孩子上幼儿园后不哭了,并不等于就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真正的适应要经历一个“顺应”的过程,从“同化”家庭到“同化”幼儿园。我们前面讲过什么是同化。儿童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同化了自己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可是进入幼儿园后,一切都有了改变,老师不会像爸爸妈妈那样对自己的每一个眼神和每一个要求都回应得非常到位,照顾得体贴入微,小朋友们经常会与自己发生冲突,这些都会使孩子感到不舒服,但孩子又没有力量让老师和小朋友像家人那样对待自己。这种情况下,孩子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通过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于新的环境。当成长起完全适应于其他小朋友老师的生存方式后,孩子才算“同化”了幼儿园。
    这个同化的过程必须经历一个改变自己顺应幼儿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将这种变化过程叫“顺应”。顺应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孩子就成长了。
    淘淘的幼儿园时前期准备做得非常好,他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基本没怎么哭,表现非常好,每天跟着老师快乐地参加各种活动,可是一回到家里,就变得不可理喻,专门找到各种理由哭闹,看上去像故意折磨家人。他的家人甚至不相信他在幼儿园的良好状态,不理解为什么他在幼儿园表现那么好,在家却要这样的胡闹。
    淘淘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顺应期现象”,淘淘白天的良好状态并不是从心理上适应了幼儿园的表现,智商很高的他明白这里不是家,于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使自己表现为一个优秀的孩子。一天下来,淘淘透支了自己的心力,到了晚上,会感到疲惫不堪,心烦意乱。对家人的安全感以及家庭环境的舒适,使他可以放松地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果这时家人能理解这一切,给予耐心的倾听,孩子就会发现,家庭仍然是自己的坚实后盾,从而能够补充白天透支的力量。孩子内心带着一个可靠的充满爱的精神食粮,第二天精心充沛地去应付还没被同化的陌生环境。这对孩子非常有利的,就像一个吃饱了肚子要去打仗的士兵,无论心理上还是肢体上都充满了信心。
    如果此时家长不了解孩子,不能耐心地倾听孩子,在孩子发脾气时也忍不住向孩子发脾气,这样孩子就像一个饥饿了很久的人,不但得不到食物,还要看别人的狼吞虎咽,精神上更加饥饿,承受双倍的痛苦。第二天,孩子会带着痛苦和不安去面对将要面临的人生最大的冲突。此时,孩子无法思考,无法选择,又过于渺小,从比例上来讲,离开家上幼儿园是人生最大的挑战,作为后方的家长一定要给前方的战士——孩子——准备好充足的给养,让孩子发现有一个温暖、坚实、依然如故地爱他的人群。
    因此,顺应期的处理不当会加重孩子的焦虑。


Rank: 9Rank: 9Rank: 9

经验值
8986  
爱心活力豆
6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由“介绍不当”所引发的对幼儿园失望
    对幼儿园介绍不当会引发孩子对幼儿园的失望,因此给孩子介绍幼儿园时,尽量不要说以下的内容:
    看,幼儿园有这样大的滑梯,上了幼儿园以后你可以天天在这里玩滑梯了。
    (这样说,孩子只记住了天天玩滑梯,以为在幼儿园就是天天玩滑梯。)
    老师特别好,她们就像妈妈一样。
    (孩子发现,老师并不会像妈妈一样对待自己,她们的眼神和处理方式都不像妈妈,在还没有适老师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恐惧。)
    小朋友都上幼儿园,他们在幼儿园可高兴了。
    (孩子上幼儿园后发现小朋友们哭得很厉害,而且有小朋友打他,还有的小朋友不理他,这些都会让孩子不理解,而感到没有安全感。)
    幼儿园每天给小朋友吃漂亮的小蛋糕,幼儿园的饭可好吃了。
    (当孩子发现幼儿园的饭不是熟悉的口味时,可能会不接受,认为幼儿园的饭不好吃,而感到失望。)
    ……  …… ……
    如此等等的话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不要用语言笼统地描述幼儿园怎样好,而要用生动的故事给孩子演示一个具体的印象。
佳佳

小学毕业

Rank: 8Rank: 8

经验值
6973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谢谢大家,看来还是个大工程,比较难做,但我会注意的.


Rank: 2Rank: 2

经验值
131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走错路,闪了。。。。还不知道

Rank: 8Rank: 8

经验值
444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6-05-14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我也学习一下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524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6-08-12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我也先学一下!


Rank: 2Rank: 2

经验值
22353  
爱心活力豆
36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Medal No.11 Medal No.1

学习!
小芝麻酱

小学毕业

Rank: 8Rank: 8

经验值
5493  
爱心活力豆
13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今天早晨,小芝麻酱睁开眼睛,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想去幼儿园。我马上对她说:好的,妈妈明年就送你去!

原因:

为了帮助小芝麻酱克服对幼儿园的恐惧,奶奶很早就在给小芝麻酱描绘幼儿园的生活(多数是好的)。小芝麻酱早晨起床后,从窗户上看到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奶奶也会说:你看,小朋友背着书包上幼儿园去了。

小芝麻酱爸爸在我周末上班不在家时,会抽时间,不定期的带她去幼儿园玩,带她了解幼儿园。

我有空的时候,在家也会经常和小芝麻酱玩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的游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2 12:50:20编辑过]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469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05-04-27 
地区:
高新区
街道:
高新区

Medal No.11

其实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越小的孩子适应能力其实越好。
孝孝刚开始上的第一周我基本上比他还难受,每天都恍恍惚惚,虽然之前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突然把自己的宝贝交到老师手中时还是非常的不放心。
孩子上幼儿园最难适应的应该是家长。但是不论家长心里怎么想都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并且要充分的理解老师。老师也是普通人,不能对老师要求过高。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样才会让孩子开心的渡过幼儿园的每一天。
孝孝的老师非常有经验但是不善言辞,每次我们都非常客气的去跟老师了解情况,有问题及时沟通。这样老师也会觉得工作起来更加容易。
回到家我们从来不会跟孝孝提到幼儿园反面的话题,比如说今天高不高兴或者有没有想妈妈之类的话。总之一定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家长不放心。
就算再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只要坚持送一个月孩子都会习惯的。
现在回想起孝孝九月开学时每天早晨哭天喊地的情况好像非常遥远了,刚开始的一个月都不知怎么渡过的。孝孝现在已经很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每天自己跑步上学。可以叫上他们班所有小朋友的名字,还有了几个好朋友。如果生病有几天没去还想老师呢!
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用在这里绝对是真理!
 
[em01]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真心求教!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