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早期阅读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很多家长在对于儿童的教育投资所花费的金钱很多,但是却不知道去花一些时间陪伴儿童一起学习。一些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买了书,让孩子自己去看,这就是家长为孩子提供的环境。其实儿童更需要一个单独的环境下,父母陪伴着一起阅读。
4、 早期阅读的选材混乱 家长在对于孩子的阅读材料的甄选上,并没有一个标准。往往不是考虑到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阅读能力,仅仅是紧跟市场。这样造成了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体系建构混乱,而超越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学习,也会给儿童带来负担。
5、 早期阅读等于知识灌输 在低幼儿童的阅读读物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不负责任的读物。很多是将知识性文学性的读本卡通化,便美其名曰早期阅读读物。在这个阶段儿童更需要的是对于生活常规的学习和认知,对于情感的把握和发展,对于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现象的了解。
四、早期阅读究竟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针对于以上家长对于早期阅读认识的误区,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早期阅读并不是单纯的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还要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写一整套的养成性教育,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早期阅读并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需要家长花费一定的时间和儿童共同阅读,也需要高质量的阅读教材。所以我们所探讨的早期阅读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是基于按照儿童认知发展等心理发展规律编写的适合家长陪伴孩子一起阅读的基础上,能够给孩子带来的进步。
1、 识字能力的发展 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但是早期阅读能够促进识字能力的发展是勿庸置疑的。好的早期阅读读本应该是图文并茂,文字是对图画的点缀,是以口语词汇为主的和儿童生活经验相联系,并且文字上基于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做到有意义重复与意义的延伸和理解相伴随。例如《他们想要什么?》(适合小班学期使用) 他想要苹果, 她也想要苹果。 她想戴待帽子, 他也想戴帽子。 他想看故事书, 她也想看故事书。 他们都想听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苹果”、“帽子”、“故事书”都是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词汇,而故事发生的情景也是儿童比较熟悉的情景。而对于汉字认知的规律也以形、音来分类,比如这个故事里出现的“他”、“她”。
2、 生活常规的养成 阅读的材料里面应该仅可能多的是儿童日常所能够接触见到的一些东西,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例如《今天穿什么》(适合小班学期使用): 上学穿什么?穿上花裙子,带上微笑。 打球穿什么?穿上运动鞋,带上微笑 游泳穿什么?穿上游泳衣,带上微笑。 跳舞穿什么?穿上舞蹈裙,带上微笑。 下雨穿什么?穿上红雨衣,带上微笑。 下雪穿什么?穿上羽绒服,带上微笑。 做饭穿什么?穿上花围裙,带上微笑。 洗澡穿什么?………………只有微笑。 这里的一个小故事,有着四季穿衣的变化,有着晴雨穿衣的变化,有着室内外穿衣的变化,都是儿童每天都在经历着每天都发生着的情景。这能够让儿童感同身受。最后的一句“带上微笑”,也是帮助儿童发展社会性情感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