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92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

经验值
1553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10-02-04 
地区:
高新区
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16:2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 @1 G, Y( l  `+ [% R0 |
“放养”一度是种很火的教养方式。一般对这种方式的解释均是:让孩子回归到更自然的成长环境中,给予孩子尽可能的自由,将选择权交给孩子,减少来自成人等外部世界的管束、催逼。
! g" ^5 e1 L, s4 J; O
/ P) [# ^% c) J% C看起来,的确很美好。7 v5 v/ R$ I% R/ ~! h

1 V3 s0 p: z1 f但是近来,对这一教养方式却陆陆续续开始出现了批评之声。于是,在“放”与“不放”、“管”与“不管”、“自由与规矩”之间,父母们困惑了。9 R' u$ Z. @3 p- `# V/ P

0 @! M& \- R) C; I" x! o4 x1 O当初,为什么会迫不及待地选择“放养”?, M4 j+ O5 z; s& u* p2 O
% w  s5 B  l' S+ h) F
“放养”这一概念刚出来的时候,很是流行。尤其是很多高知父母,对这一育儿方法趋之若鹜。7 U$ |+ T7 O' P2 [
. A1 H* N6 f5 x! t4 Z/ F- U' g) h
究其原因,年轻父母们是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灌输式教育,有太多的不满与抵触情绪,甚至或多或少对社会和体制怀抱了一份怨念。
5 I' m' m% A9 A
! G8 i! ~# z+ J8 f; I' r3 @9 N) u6 @0 Q作为“独一代”,他们曾经历过太多的严厉管教与催逼,承受了太多考试与升学的压力,失去了太多的自由和自我,最后又体验了太多进入社会以后的迷茫和失落。8 a1 D3 k& g6 f) F  `! w8 Y0 d) x

) p7 l( S- o! |既然有着这样的负面印象,做了父母后,“放养”概念乍一进入视野后,就很容易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和追捧。
8 B5 O2 |" H5 Q' ]$ `( m! d# K# g) m( Z3 t. P: ?1 S
现在,我们为什么会对“放养”产生疑虑?/ D& t3 N4 ]8 M' ?" w* b8 b0 O
$ [" ?" o  X5 w6 D
原本“放养”概念被提出之时,的确是有益孩子健康发展的。然而,由于理解上的误差,在实际教养中,却悄悄地走样了。很多孩子被养成了缺乏规则、无法无天的小霸王,或者成为散漫、缺乏好习惯、对现实环境适应困难的孩子。
3 X; p: P' S7 ^4 D6 K
4 w- I2 S4 t+ a& C& q. A( m于是关于“放与不放”、“管与不管”、“自由与规矩”的争论就开始了。
$ D7 A0 D  m# r: d8 S4 h! J1 j+ O5 K9 ^2 I2 D: W
细看那些践行“放养”却最后走样的父母,大致分为两类:
- O) t' u6 X$ |! E/ D( T
# J% J7 }, U; z2 }6 W. g1 O8 Z1 ?* M第一类父母,基本上是带着情绪从一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底下出走,又怀着冲动走入另外一种极端的教育方式的。  s: j9 c2 P  `3 V4 n; O

5 m, O; C$ `. d5 I6 X2 A原来他们是被管的太多,最终失去了自我;现在他们的孩子,是被管的太少,而使得孩子的自我一直处于游离状态。
% w# N' ~1 v1 r1 s
4 y6 |$ r  a7 k: `$ h9 r这些父母大多把“放养”理解成为了“放羊”。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自己做甩手掌柜,完全未实现父母应该起到的引导、支持孩子成长的功能。
  S# V- d2 z9 ~: S) e; J2 V& @6 l# c5 s  O5 z6 C- ~: d
像野草一样长大的孩子固然是自由的,但却过了头。就像一棵植物一样,因为未经过必要的修剪,他们大多失去了本该成为栋梁的机会。( n, _; x" U+ p: s
8 R  W1 n% f. W% u" L
第二类父母,倒是喜欢琢磨的一类人。她们还会在网上看很多育儿知识,或者买买相应的育儿书读。
; N8 v  m% q9 |6 a6 T
) T! R0 t( g4 D7 X' t只是因为这些东东西西过于零散的知识,往往难以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父母在学习、理解、消化、及至执行的过程中,很容易一知半解。
1 d! ]; c: B0 P4 k) X
- D( }2 @% o( ]2 A9 T' @譬如知道要“接纳”孩子,于是当孩子开始挥舞拳头往大人身上锤的时候,也仍然予以“笑纳”;或者孩子有任何需求,都无条件满足,包括物质需求等等。
& X$ H4 a  ^( a" b5 H* Y% W0 {! ]9 n6 Q; m
这会很容易惯坏孩子。因为没有体验过必要的拒绝、延迟满足训练、对规则的适应等,一旦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就会感觉到举步维艰。: S4 R; N) k! q2 j2 s
9 U/ a$ w# Z: l6 V8 h1 b. \
其实“放养”并没错。关键是要科学“放养”,即把握好“放与不放”、“管与不管”、“规则与自由”之间的度。
4 C; @) |, X2 w2 A9 R, P. D- z
! k& o( H' x  h5 _# D下面是我对科学放养给出的几点建议,供父母们参考:
  _! w- T" e5 E. x/ Z, Q
$ o# |  P% r3 L, t6 o& r' i1、可以放开手,让孩子们去玩,但是父母必须要负责为孩子提供更科学、合理的玩的素材。7 p2 d4 N: R  e' w& H# Q! c6 `
' V" S2 k( ~# U5 J6 r7 W
譬如对于孩子的跑、跳、爬、瞎折腾等,都不过多限制,提供给孩子广阔的玩的空间,但是若玩中能针对孩子的内在发展需求,给予合适的引导和刺激,就会让孩子在玩中吸收到更多营养,如促进认知、学会协作、体验到美育和心灵滋养等等。
' Z* k- E( p* o" G% @. @* K& c& I4 c7 \6 E# f* Q
- Y2 V$ Q, E% e& e9 n' I* t
这样科学玩大的孩子,无疑要比那种缺乏大人陪伴与引导、独自疯玩的孩子,发展得更充分,也更容易适应接下来的各种学习任务和挑战。
( [4 Q2 N( M6 n, f) \8 C/ w( B8 [$ P5 G" N- p- K' t( x
2、可以不管原本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譬如吃饭、穿衣服、学习成绩高低、选择什么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就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体验,去做选择,并独自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 u! X7 s( m" x, x! `& |. z
& V1 }- C( D: ?2 u
但是,有一点,父母必须要用心为孩子提供做选择的机会和范围。+ W3 x6 [$ Z$ u  I4 {% c

% p. x$ Y( N" x, ~, t5 N0 j' Z! c比如,不强迫孩子上兴趣班,也不强制孩子必须不能放弃某个特定的兴趣班,但是你却最好能够提供给孩子接触这些兴趣班、探索这些兴趣的机会。
( x- u6 `  o; ?8 j
4 r& [; j4 W5 Y# x/ E* }假如根本不曾接触过,那么连选择的权力都不曾得到,其实并不是自由,而是贫乏和局限,这会极大限制孩子们的发展可能。
. s, l% e  f, D; g# _* k5 T7 `; B8 M' d$ s) r! u  Q* q
3、可以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情感,给他们表达的自由,但是必须要对他们的行为设立规矩。. T9 ?3 d7 ]0 S

  v6 Z, k: r5 l4 g前文提到一些父母过于无条件“接纳”孩子,以至于对孩子的不当行为也照单全收。这是绝对错误的。
# O/ }- s- P" E
# r" r4 p9 W+ e4 P孩子必须要社会化,需要学会必要的行为规范,养成一套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因为在他们长大后,还有很多重要的课题要面对。
7 V0 C, j5 L8 H( k- M3 x! ?/ X  W" l6 h( x8 c4 ^
也许你会说,我的孩子将来要出国,国外自由。那么你可知道,国外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他们其实有着更为系统的、有规划的、充满规则的成长环境?
( M: C" ?- A. k2 p, \% o) R& K& M) S) i
无论将来做什么,我们必须要帮孩子习得适应现实环境的能力。要让孩子明白,有规矩的游戏才更好玩,有规矩的人才更自由。3 H8 v6 P1 T# _' Q. F% }6 v

% v6 s7 o1 f  L既要给孩子玩的自由,又不能让孩子的探索沦为浪掷光阴的傻玩;
) e: z8 B' W% A  Z# ^; {/ q6 j. f; @; i/ O* g0 f
既要允许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鼓励孩子自己做选择,又要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的、可靠的选项;
4 x% a( J/ x8 Y0 d$ n' D
: h# G3 z5 k: |1 V* g既要在孩子哭闹、情绪失控的时候给以理解、包容,又能够从孩子的情绪中跳出来,给以孩子必要的引导,教会孩子纾解情绪的方法,以及正确的行为处事之道。8 c/ T) M# j$ k" j  g
5 h2 U- q3 R# ?- }- y, Z
总之,“放养”无罪,关键是要科学理解和践行这种教养方式。+ c- r2 N7 o) H  W  D, {6 T! ]8 Q

0 g; v* j9 P( w$ f父母需要学习把握其中的度,让孩子能够在现实的学业与生存压力下,仍然保持一颗自由的、富有能量且笃定的心灵,而不是飘摇、缺乏目标感、散漫,像浮萍一样活得随意又盲目。& i: C9 n* T0 m2 F3 d/ `5 z1 u

( H1 {6 Z1 w8 }( t8 e+ r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放养”孩子的3大原则,0-6岁孩子父母必读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