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专注的好习惯 一个小案例 王女士的儿子已经4岁半了,理解能力很好,记忆力也非常好,但妈妈说周围的很多小朋友都能写数字、绘画,他却不行,因为没有耐心写,也没有耐心画。妈妈早就发现儿子对事情的专注力较同龄的孩子要差一些' 因为他出生在七月份所以是班中较小的孩子,以前上小班时就发现她注意力不集中,但那时总觉得他还是比别人小,不太在意,渐渐地上了中班,老师讲的东西也愈来愈多了,她注意力还是不集中的缺点就明显了,比如在幼儿园小朋友玩玩具,别的孩子玩性正浓时,他已经失去了兴趣,将注意力转移,可是,他自己并不知道下一步想要做什么。王女士请教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性和专注力?她还说自己的孩子该动的时候不动手,不该动的时候乱动,显得特别好动,是否有多动症?
孩子耐心专注习惯的年龄发展特点 ★注意力的完整发展包括三个方面: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和注意的分配与转移能力。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所能坚持的注意时间,时间持续越长,注意力的稳定性越强。一般情况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5-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6-7岁幼儿能集中注意20-25分钟,可见,父母和老师讲话时间长短是影响孩子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里所能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注意的分配与转移是根据任务在同一时间内主动、及时地转移注意对象的能力。可见,父母和老师在一定时间内布置任务的多少和这些任务之间的联系性,都对孩子的注意广度与分配转移水平有影响。因此,孩子的注意力对外在环境的依赖性特别强。当孩子不能按成人的要求去做时,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孩子在注意的转移和分配上有困难,即俗语所说的“脑子还没有转过来弯”,另一个则表明孩子可能比较有主见,喜欢尝试自己所想的事物或活动。 ★人的注意力是有选择性的,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够集中注意力,较少受外界干扰,对不太感兴趣的事物则容易思想分散。每个人都有自己注意力集中的兴奋点,孩子也不例外,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注意力在哪方面具有选择性。 ★人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有目的、有任务、需要努力而达到的注意,无意注意是不需要努力和意志而轻松产生的注意,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 这就启发父母不宜对孩子的耐心专注习惯提太高的要求,同时也要逐步培养和锻炼他的耐心专注习惯。
耐心专注习惯对孩子的发展意义 著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就是一扇门,一切由外部世界进入人的灵魂的东西都要通过这扇门。”孩子的耐心专注习惯与智力发展和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孩子只有具备基本的耐心专注习惯,他才会对事物有所观察,产生想象力,在专注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并根据观察和记忆的素材进行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就是促进思维的发展。 大量的学习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的注意力障碍是造成学习障碍的主要心理原因之一,它将导致孩子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落后的现象。所以,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专注习惯对他的未来具有预防学习困难的意义。 培养孩子耐心专注习惯的教育策略 ★提供的玩具数量要适中。玩具是重要的教育工具,幼儿通过把玩玩具获得身心多方面的发展,然而,这并不是说孩子的玩具越多越好。如果幼儿眼前的玩具很多,他的视觉容易造成混乱,不便于他确认自己喜欢的目标,降低了他的有意注意水平,因此,他可能各个玩具都抓抓摸摸,但持续时间不长。可见,父母不能光买玩具,还要学会投放玩具。父母可以把玩具适当分类,有些玩具暂时收藏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这样孩子会专心地玩眼前的玩具,以前的玩具以后再拿出来也有新鲜感了。 ★成人适当地参与孩子的游戏有利于培养他的耐心专注习惯。幼儿的耐性和专注力普遍较弱,需要成人的引导和培养。人的耐性强弱和专注力长短与人对事物的感兴趣程度息息相关,而感兴趣与否在于他对事物是否还有新发现。当孩子对玩具不再感兴趣,是因为他玩不出新花样了,需要父母及时地参与进来,与他一起变着花样玩,吸引他的兴趣和注意力。另外,父母还可以观察孩子最爱玩的是什么游戏,并积极地参与进来,想法设法延长游戏时间,加强孩子神经中枢的兴奋与抑制机制,促进孩子的生理机能发育。 ★成人不要随便打扰孩子的游戏,游戏是孩子锻炼注意力的适宜途径。当孩子正在专注地玩耍和游戏,成人要把它当成严肃的工作而尊重,不要轻易地打断他们,这是他们自主发展耐心专注习惯的必经过程。例如孩子玩沙、玩水、玩土通常很专注,大人只在旁边做必要的健康与安全帮助就行了,不要怕不卫生而打断和阻止他们,随他们玩个够,因为这时他们的专注品质正在有效地发育;当孩子正在专注地把玩一个小物件,大人只在一边观察即可,没有必要插话或插手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只要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耐心专注习惯才会健康地成长。 ★“扬长促短”法培养孩子的耐心专注习惯。“扬长促短”即以孩子的优势发展领域带动和促进劣势发展领域。有位妈妈说她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及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容易被外界干扰,但是小孩非常喜欢看书或报刊,能看一下午不动窝,也不受外界干扰。父母可以把孩子喜欢阅读作为手中的“筹码”,如果他在家好好写作业,就在阅读上给予奖励,比如买新的书或者延长读书时间,如果写作业三心二意,就限制读书时间,或者剥夺读某本书的权利,用这种“激励机制”刺激孩子写作业要专心。当然,父母要把握好运用“筹码”的分寸和策略,不要挫伤了孩子读书的积极性。 ★走迷宫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耐心专注习惯。迷宫要求孩子手眼协调坚持从入口走到出口,如果缺乏耐心和专注,他是走不出去的,而一旦走出迷宫将带来成就感和愉悦的心理体验。目前书店里有丰富的迷宫游艺书,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难易程度,最初父母可以带领孩子一起走迷宫,从简单的有趣的游戏开始,渐渐地让他喜欢走迷宫,然后再增加难度,孩子的耐心专注习惯将得到有益的发展。 ★培养孩子的耐心专注习惯并不是说让孩子像成人那样一坐就是一个小时,训练他安静地坐很长时间,这样的做法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温馨提示本案例 写写画画是幼儿的一项基本学习技能,让孩子喜欢写写画画是幼儿家庭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孩子一开始不爱动手,主要是“知难而退”,畏惧新技能的学习,因此培养孩子写画的兴趣是关键。可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带动孩子的兴奋点与积极性,例如父母边写画、边唱歌、边摇头,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渐渐地孩子将被带入情景。如果发现孩子有点写画的小动作,就及时夸奖他,不为别的,只图博父母一句奖赏,他也可能挥舞画笔,即兴发挥一次。 幼儿园老师要兼顾很多孩子,不便对某一个孩子进行专门的训练,父母需要在家里想办法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给孩子讲一个故事,看他的注意力能集中几分种,作为初始状况记录下来,下一次讲故事延长一两分钟,如果他能坚持听下去,就给她一个小奖励(如一张小贴画),这种情况稳定以后,父母接着适当延长时间,逐渐改善孩子的注意力状况。在做游戏、画画等其他情景中也可以这样训练孩子。 多动症属于一种儿童心理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到处乱跑乱爬,丢三落四,说话太多,不能忍受等待,情绪容易被激惹,不能按要求把任务坚持到底,总是骚扰别人,注意力不集中,特别健忘等。正常儿童也有以上表现,但多动症患儿要严重得多,而且是在两种以上不同的场合出现。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多动倾向,应该先到专门的儿童心理诊所做诊断,父母自己不能凭感觉随意判断,因为判断不准确会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和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