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1
- 注册时间
- 2008-9-25
- 帖子
- 1719
- 积分
- 13063
- 经验值
- 12869
- 爱心活力豆
- 1
- 宝宝生日
- 2010-10-10
- 地区:
- 雁塔区
- 街道:
- 其他
|
亮出你的手艺来
$ X, W: j. o9 D+ ] n 先讲“腊八粥”的事: r3 W1 H7 {, ] K8 p
; n/ }3 |+ y4 @. r. i4 L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 J- G8 a+ @: Y
# Z" h4 A9 |# i2 z! o8 m“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 H2 M2 T4 V5 g) l" b4 v4 ]9 x. b" m9 ~( w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 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 、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E0 L" p' H: }- P- T1 F
再讲“腊八粥”的做法:& m% {) ~, d2 d( ^' J7 @7 ]5 W$ Z9 m
原料:(用一次性纸杯作计量)糯米一杯、小红豆半杯、葡萄干、花生仁、莲子、红枣、桂圆干、松子各1/4~1/3杯、砂糖酌量。
6 X- W1 {: Z' L7 B2 h
* `1 x+ }; Z% y. M 操作:洗净糯米,浸泡(泡越软越好煮),洗净小红豆,浸泡约4小时。小红豆、莲子、花生仁放入锅中,加水6杯,水开后再煮10分钟;加入糯米和3杯水,水开后文火煮20分钟;再加入红枣、桂圆干,出锅前3分钟再拌入松子、葡萄干及砂糖300克。, p$ S1 `' [$ D4 _$ y+ f7 _. J
再讲一个和腊八粥有关的故事
/ l4 w% ?$ Q6 c: J( R* I' G 进入腊月门,离过年的日子就越来越近了,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了,街上就出现了壮观的景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从商店的这个门走出来,又走进另一个门,到了晚上回家时,手里都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特别是那些小孩子,更是乐不可支,新衣服衣鞋子是必不可少的,时间充足的还跟父母吃了一顿大餐,那个美啊,都写在了脸上。# S# |6 ^, t# k
进入腊月,节日也接踵而至,第一个节日就是腊八节。腊八原本是佛教节日。相传这一天为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佛寺常于该日举行诵经、法会,并效法佛祖成道前牧女献糜的传说故事,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以供佛,名“腊八粥”。
* J2 l5 r! L( z* h7 U 晚上丈夫和女儿回来,一进门看到了我做的饭,女儿就高兴地说:“哇!今天是‘腊八’呀!我来数一数妈妈做的‘腊八粥’有几样?”女儿数着:“桂园、大枣、大米、江米、黄米、小米、菜豆、小豆、绿豆,麦片、莲子、枸杞,还有……妈妈,怎么都数不过来呀!”我说:“甭数了,我买的时候,都没数过来这里面有多少种杂粮。”
! B7 B8 r( b& T1 [ 细想一下,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吃有关,而我在幼年的时候,吃饺子的日子就是过节,根本没有现在这样,把节日划分的这么细致,那时都是因为每个家庭的生活都不宽裕,更确切地说,市场上也没有那么丰富的物资,就拿做“腊八粥”来说,市场上买的杂粮品种也是有限的,记得那时的“腊八粥”连八个品种都凑不齐,母亲为了凑成八个品种的杂粮还真是煞费苦心,最后还真是凑起了,里面有小楂子、大楂子、玉米粒、碎米子,大米、小豆、黄豆,最后还有一样怎么也凑不齐,母亲只好往锅里加了点碱,说:“正好凑足了八种。”这样已经是很不错了,还能够吃得上“腊八粥”,而许多的家庭是没有条件吃“腊八粥”,他们只做了一些“腊八蒜”,以示每年曾经过了一回“腊八节”。$ w! i& u( G2 c5 \9 g/ G
现在别说凑足八样杂粮,就是凑成八十样也不在话下,生活真是越来越丰富了,就连吃的也越来越多样化了。
, w9 F$ c, ~3 p- J; A准备吧!下一个食口。
3 D9 H" ^3 q9 {/ 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