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a* P$ n7 }% H; ?7 w# q 前一段时间一个家长着急的问我,她的女儿菲菲眼看就要上幼儿园了,可菲菲还不会自己拿小勺吃饭,只会用手抓饼干吃。在家里,她奶奶一天三顿饭喂她;上了幼儿园,几个老师要照顾几十个孩子,谁顾得上她,那不得一天到晚受饿吗?今年8月份时,她为了教菲菲学吃饭,又哄又骗又恐吓,但进展缓慢。我听了很纳闷,怎么这么大的孩子怎么还不会自己用勺子吃饭呢?我仔细一问才知道,实在,菲菲一岁多时就尝试过自己吃饭,从开始时用手抓着吃到学会了拿勺吃。然而,由于她太小,还不能很好地控制小手,经常一顿饭要吃上1个小时,还弄得全身、满桌甚至一地都是脏兮兮的。结果,菲菲的奶奶看不惯孩子吃饭的“可怜样”,坚持喂她,任凭蓝蓝妈怎么说都不行。慢慢地,菲菲就不愿意自己拿勺吃饭了,别人喂她吃饭,她还四处乱跑呢。( J* D5 J6 `9 X" I x& P- m: S2 j
( R0 R: e ], r: X1 u% {: M0 o
* j+ H, F) ^9 G9 s T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博士耿耀国说,1岁左右甚至更小的时候,孩子的自主性就开始萌发了,特别是3~6岁到了自主性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孩子们四肢举动灵便、好奇心增强,良多事情都想自己去探索和尝试,好比刷牙、吃饭、上厕所、拆卸小玩具等。
( @$ v; V4 t# W1 h& b+ {6 C: }& L7 z9 V! R8 u% `1 a
然而,一些家长总怕孩子自己刷牙刷不干净、吃饭撒一地,或担心他们动作慢而耽误了上幼儿园等,经常抢着帮孩子做这些事。“我自己做”的自主性总是被别人剥夺,很轻易让孩子产生羞涩和迷惑:我到底行不行?时间久了,不仅会破坏孩子正在萌发的自主性,甚至还会损伤他们的自信。 1 v5 y, T. F. I2 T7 J% _7 g
7 r) t# x) \8 _% C9 g# t1 ] 所以,跟着孩子慢慢的上学了,像菲菲那样儿,她们就只能自己吃饭了。而有的同龄的孩子,人家不仅能自己吃饭,有的年级小小就会自己洗衣服、自己叠被子等等了。孩子的自主性发展的参差不齐,也让良多家长着急起来,我的孩子自主性差、我的孩子学不会做这些事情,是不是他们没有这天赋呢?实在在这我想说的是,孩子的自主性没有天赋不天赋一说,只是家长的培养题目或者外界环境的作用力题目。下面我想说一下该怎么正确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 w0 G. ?$ s; X
# | R: o+ i8 `9 _ 一、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 f/ {7 ?! W( Q0 U: }$ N% v1 v: I4 X/ u! Y/ i ~ Z2 r- M* ]
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从两岁开始,跟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步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进步,孩子已经可以在家长的匡助下,逐步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睡觉、自己收拾玩具等良好习惯,逐渐树立独立意识。家长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责备求全,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做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不管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0 b) X9 F3 r/ Q% X( [
1 [& h: f- D/ |2 h& `& Q$ B
二、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索的能力。+ e8 [0 g$ x' P M. h- v1 P# S
* z9 p. C z0 a c! ~/ s2 Z
我国闻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索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题目,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谜底。我们有的家长很留意丰硕孩子的知识,也经常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题目,但往往忽略培养他们独立思索题目的能力。例如,我常见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一页页地讲,一本本地讲,孩子只是悄悄地听。实在,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应适当提出题目让他们自己介入,培养孩子独立思索题目的能力。$ A7 c4 P; r; O3 x
) Y) Q. s# f; ?- z, |4 b- F
三、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 K1 W# F% {+ {" X5 r( d) u3 L
, P% ^& x. Y' X. j. F. I
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留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不留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糊口上的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跟着家教观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家长,不仅留意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糊口和独立思索的能力,也留意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作选择和自己处理题目的能力。+ j1 a' z' U' \- U6 d9 n! k
, F+ R+ n" s) |
四、培养孩子克服难题的精神。
! |+ V4 O) q+ m" A8 o) r5 D- ] ?& d. v! `& B# r) G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难题的精神和毅力。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收拾整顿和收拾玩具等,是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克服一定的难题的。因此,家长的作用就是对孩子们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克服难题,尤其是那些依靠性较强的孩子,家长更要坚持要求。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枢纽的是家长自己要击败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遇到难题,不是鼓励他去克服难题,而是立刻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难题,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刻“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难题的精神和毅力。
' Q7 J" \! `) u% c) t9 P w# I+ J9 J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糊口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换得了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如何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我们做父母的要懂得培养,懂得学习。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 f6 I. f. C j3 r9 a$ \: S) T: Z, {
/ q7 Q+ b3 K0 `- k8 I, f9 M 环球博雅少儿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