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 | 浏览: 87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Rank: 2

经验值
14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新城区
街道:
韩森寨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7 17:5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cherry_1017 于 2013-11-27 17:51 编辑
+ J, B/ j( y1 U6 O2 p' y3 ^: |+ j" u$ e  e, L8 X) Y- @1 V
喝红茶预防流感
6 B- n4 m, j/ ?- N9 |" ^冬天喝茶以红茶为上品。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红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暖腹,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在我国一些地方,也有将红茶加糖、奶、芝麻饮用的习惯,这样既能生热暖腹,又可增添营养、强身健体。4 v0 j$ L& A' n: N" Q9 F7 f
; R( O, n9 a0 {9 |: U
上火找绿茶帮忙
8 ~+ h$ W  o. V( x% d8 \# j冬天气候干燥,加上人们喜欢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上火就成了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并带来便秘、口干舌燥甚至口舌生疮等后果,而这个时候就可以求助绿茶。绿茶是未发酵茶,性寒,可清热,因此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对轻度胃溃疡还有加速愈合的作用,并且能降血脂、预防血管硬化。因此容易上火的、平常爱抽烟喝酒的,还有体形较胖的人(一般是实热体质),都比较适合饮用绿茶;而肠胃虚寒的人则不宜服用绿茶。! m& n9 T' j6 D: G) m: ~

. h" ^6 ]  G5 G1 m  k$ @1 `口干舌燥求助乌龙
, Z3 s. l' B& g# V6 O! z4 t9 a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色泽青褐,因此又得名“青茶”。在味道上,乌龙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因此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的作用,可以让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冬天里室内大多空气干燥,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嘴唇干裂,这时泡上一杯乌龙茶,可以缓解干燥的苦恼。此外,乌龙茶对蛋白质及脂肪有较好的分解作用,能防止肝脏脂肪堆积,对于怕冬季里贴膘的人来说,青茶也有一定的减肥功效。
* X; S* u$ |3 m" y0 V2 |
9 {. s1 @0 A* C抑郁不妨品花茶
0 b; R1 C/ M2 ~* k花茶包括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等,是以绿茶为茶坯加入不同香花熏制而成的。一般来说,花茶可以养肝利胆、强健四肢、疏通经脉。以茉莉花茶为例,可以清热解暑、健脾安神,对治疗痢疾和防止胃痛有良好效果。而金银花茶则可以清热解毒、提神解渴,并对咽喉肿痛等有较为理想的疗效,对预防流感效果亦佳。因此在冬季不妨适当选择,尤其是女性在更年期及经期前后容易心情抑郁,性情烦燥,不妨用喝花茶的方法来消解郁闷。
7 W0 [' G( y! l8 B3 v0 Z  f

Rank: 4

经验值
88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null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红庙坡街道
我喝的最多的就是白开水% q% Y% o8 X+ L8 b4 x2 g4 @& ]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274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街道:
那喝普洱茶呢

Rank: 2Rank: 2

经验值
14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新城区
街道:
韩森寨街道
回复 sukebird 的帖子4 A# S+ h8 x% r- |/ L& p6 V
. L& X9 C) w9 Y1 C; c+ J; \; e1 M
恩恩,白开水也可以,不过茶中有白水没有的营养成分的!

Rank: 2Rank: 2

经验值
14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地区:
新城区
街道:
韩森寨街道
回复 盛世红妆 的帖子- {7 w* m" _; D  s; P5 R' T

7 R5 q+ p( Z  E& n; a2 L普洱茶茶性较中和、正气、不寒、不热、不分四季、老少皆宜、常饮可保健康。普洱茶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温暖的功用,可在茶中放几片干姜,效果更佳。. E; w" Y1 C2 W; K2 U2 E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冬季怎么喝茶养生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