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20
- 精华
- 2
- 注册时间
- 2013-9-30
- 帖子
- 7642
- 积分
- 53605
- 经验值
- 53605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09-09-30
- 地区:
- 户县
- 街道:
|
本帖最后由 红芒果妈妈 于 2014-6-7 11:58 编辑 % _0 C f/ G6 }
9 m4 b; z6 V- G5 M1 N0 l6 d+ T 3 z8 }4 K- i9 o3 P" h) q4 g. _
核心提示:气候转凉,人体的气血开始收敛,这段时间食用栗子进补尤为适宜。栗子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 霜降后,气候转凉,人体的气血开始收敛,这段时间食用栗子进补尤为适宜。栗子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特别适用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肾虚所致的腰酸膝软、肢体不遂、小便频数者食用。! D& }, V& d/ ~
! U9 Y/ Z3 A2 c& G/ ~* [* i7 M! Q0 @7 h, X* v% l/ }: |
霜降过后吃栗子 补肾益气少生病( G8 U; k- [ j Y
从中医角度来说,栗子性温,味甘平;入脾、胃、肾经,具有补肾强筋的功效,适用于因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或者中老年人腿脚无力、小便频多者。另外,生食板栗也有止血的功效,可治吐血、衄血、便血等常见出血症。. d; p2 m4 _+ k( A1 J5 v
栗子可炒可煮,吃法繁多。栗子除了香甜美味,还有和胃健脾的功效。现代人饮食往往过于精细,或小儿偏食等问题并不少见,栗子对于由此造成的脾虚证,有增加食欲,收涩泻泄,调理肠胃的作用。
# Z$ Q1 v. }0 f& d7 b$ K8 a& _4 j 但需要注意的是,栗子较甜,糖尿病患者忌食。而且栗子吃多了会滞腻和引起消化不良,因而婴幼儿、脾胃虚弱、患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的人群最好少吃。+ e9 ]$ I" V/ T& o
5 K' G1 Q9 b/ B4 s$ O
细数栗子的营养
# ]6 b# U( i$ M8 g 栗子味美,深秋时节栗子大量上市,街头巷尾飘出的糖炒栗子香味,更是勾起人们对它的香甜软糯的记忆。
% R- c) h$ r" u) q! i/ [5 n2 R# c
+ d- W9 l; R: C9 H 栗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每100克含蛋白质5.7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40~45克,淀粉25克。生栗子维生素的含量可高达40~60毫克,熟栗子维生素的含量约25毫克。
4 f/ A; X0 ?* M# M% k( E- ?& X& Y# C$ q
栗子另含有钙、磷、铁、钾等无机盐及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等多种成分。且富含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较多的热量,在秋冬季节更有利于机体抵御寒冷。
) s( Z, _/ l( n' P$ s' [, n5 @) A9 A" @. d4 F, R
栗子的养生功效:6 J' l2 ]+ D5 d6 p: o7 ?) w+ k( E
! I( W* H7 F2 E& m! Z$ g 1、栗子中所含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
6 Z+ I$ a, E: e# u6 X. W& Q u8 o5 B4 m. F' t, N
2、栗子含有核黄素,常吃栗子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有益;! S4 c) M X! f$ G1 W5 H
+ M- F4 J3 n7 s# @ 3、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 G: ~+ D- X4 W5 _( ~* ^! {
! r* M$ P& X. x# i% J
4、栗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缓人体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 j8 a9 S2 Z C8 m5 j" s' Z7 p# N
- i# P9 }6 x3 j- x6 i# N" ]7 `& ?. r
栗子怎么吃最健康?
* [) A# K& m# _4 ~" E, \ 栗子的吃法多种多样,既可鲜食、煮食、糖炒、菜用,又可加工成各种食品。南方以栗做菜,为宴席佳肴,板栗乌骨鸡、板栗红焖羊肉、栗子炒鸡块、栗子炖猪蹄等家喻户晓。
. [0 \4 `/ A7 @* @% [: {% g/ W7 O5 v7 Z! x
北方糖炒栗子,糯、香、甜,味美可口。把栗肉碾细,与糯米一起煮粥,清香味鲜,同时也是上等的药膳。栗子与粳米一起健运脾胃,增进食欲,又能补肾强筋骨。
+ t& o* \6 r3 \! o$ _% d- S9 f4 k! q( R' S5 k V% N
8 N- Z+ }$ b! f" I
) ~* z/ N# P6 s8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