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9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8-12-8
- 帖子
- 543
- 积分
- 3203
- 经验值
- 2823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04-02-27
- 地区:
- 雁塔区
- 街道:
- 雁塔区
|
什么叫“解决问题”?
在孩子的社会里,除了生活中的个人冲突以外,还有一些个人与团体原则之间的冲突。“儿童之家”在第一年里给孩子制定的几个团体原则都属于人群最基本的,如:谁先拿到的东西谁先使用、个人的东西归个人所有、不可以破坏他人的工作、不可以推人打人等等。由于那时没有院子,一些在院子里要进行的追逐和嬉戏大都只能在教室里进行,所以,推人打人的情况在教室里经常发生,这项原则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建构。
老师们认为:建构不好的原因是孩子们活动的空间不够所致,因为老师无法在教室里过分地限制他们自发的行为活动,这样,教室里就会经常发生追逐嬉戏的情况,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搬到园中园之后,活动区域更清晰地被划分出来了,这符合人类的基本生活形式。每一区域都有相应的区域规则,这也符合人类的基本生活形式。孩子们除了要更深入、更广泛发展他们的工作、生活范围之外,还必须懂得在不同的环境里要遵守不同的规则。现在,任何一个工作室都不可以嬉戏打闹,只有院子可以。这让他们一下子还无法接受。因为他们不相信,所以在反复地试,看看不遵守到底行不行。这是孩子与成人之间的较量。成人在这种情况下代表的是规则。我们正在努力让孩子发现“规则”和“人”不是一回事儿,发现即使他违反了规则老师仍然爱他——这在新的规则面前依然需要建构。
怎样做才能建构起来呢?我们有如下几种方法:
第一、如果孩子第一次违反规则,老师便向他陈述规则;第二次违反规则,依然向他重复规则;如果孩子知道了规则还要继续违反的话,老师会将他带到“反思角”,让他看一看别的小朋友是如何遵守规则的,但老师并不说“你看其他小朋友做得多么好”,只是让他自然地感受。这时,老师和他在一起。
第二、如果在老师陈述规则时,孩子认为这是在玩,不是认真的,老师就会把他带到一个能够实施这种行为的场地,然后,老师会离开。如果他放弃了自己的目标想回来,没有人逼他呆在那里。这时,老师不会带任何情绪,一如平常,跟他一起讨论问题和工作。
第三、如果在老师带他到其它场地时他大哭大闹,不愿意去,放开后继续破坏原则,老师就会把他带到办公室交给园长,由园长和他解决问题,因为老师还有其他工作,园长担负着这样的职责。园长会平和地与他讨论这件事情,直到他内心平静下来,并决定不再那样做了。
在处理此事的整个过程中,老师都不会带有个人情绪,老师只是一个原则的活的化身,因为原则不会有情绪,老师也不会有。老师会代表自己对那个违反原则的孩子进行安抚,如果他因为没有搞清楚老师对他行为的制止而痛苦、愤怒时,老师会对“这个人”进行安抚,但事情不会变。
这与传统教育中惩罚孩子、把孩子关在一间屋子里、或放在一个角落里罚站是不同的。传统的惩罚只能让孩子由于害怕惩罚而停止违反原则,而我们的方式是让孩子搞清自己和原则的关系。这是帮助孩子建构自己。
希望家长在家里也能这样做。
李跃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