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首页91011121314151617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回复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433 | 浏览: 11195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282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4-02-27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原帖由 左耳右耳 于 2009-9-14 11:36 发表
下班回家,发现儿子衣服兜里装了些瓜子,我给老妈说别给吃,都是各种调料炒的,老妈怒了“不给吃,你儿子能安静坐会儿??一天把人都能累死!”我无语!!

总能发现楼下的邻居给儿子吃这个吃那个,零食,小食品, ...
瓜子还真不能吃啊,刚看了下孩子只有1岁多,孩子吃如此小的东西是很容易卡住气管的,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很危险的事。不管是不是用过调料,一定要杜绝。
         感觉熊妈和姥姥的沟通还是有问题的。彼此还是都有所抱怨的。这个在很多家里都存在,我也一样。这个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是需要先解决的。有机会好好聊聊这个问题。

       不过孩子1岁多的时候的确是很累人的,我想是否可以找到让老人轻松下来的办法呢?这恐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考虑点。

Rank: 3Rank: 3Rank: 3

经验值
338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5-10-09 
地区:
碑林区  
街道:
碑林区  

Medal No.11

关注中:wanwan79:

Rank: 2Rank: 2

经验值
154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6-01-01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回复 261# 的帖子

真是个好贴,非常非常感谢!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15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灞桥区
街道:
灞桥区
顶起来,别让这个好帖沉下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282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4-02-27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对于家长和老师都有很有启发。

什么叫“解决问题”?(转自李跃儿教育论坛http://bbs.liyueer.com/viewthread.php?tid=2508&extra=page%3D1

    在孩子的社会里,除了生活中的个人冲突以外,还有一些个人与团体原则之间的冲突。“儿童之家”在第一年里给孩子制定的几个团体原则都属于人群最基本的,如:谁先拿到的东西谁先使用、个人的东西归个人所有、不可以破坏他人的工作、不可以推人打人等等。由于那时没有院子,一些在院子里要进行的追逐和嬉戏大都只能在教室里进行,所以,推人打人的情况在教室里经常发生,这项原则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建构。

    老师们认为:建构不好的原因是孩子们活动的空间不够所致,因为老师无法在教室里过分地限制他们自发的行为活动,这样,教室里就会经常发生追逐嬉戏的情况,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搬到园中园之后,活动区域更清晰地被划分出来了,这符合人类的基本生活形式。每一区域都有相应的区域规则,这也符合人类的基本生活形式。孩子们除了要更深入、更广泛发展他们的工作、生活范围之外,还必须懂得在不同的环境里要遵守不同的规则。现在,任何一个工作室都不可以嬉戏打闹,只有院子可以。这让他们一下子还无法接受。因为他们不相信,所以在反复地试,看看不遵守到底行不行。这是孩子与成人之间的较量。成人在这种情况下代表的是规则。我们正在努力让孩子发现“规则”和“人”不是一回事儿,发现即使他违反了规则老师仍然爱他——这在新的规则面前依然需要建构。

    怎样做才能建构起来呢?我们有如下几种方法:

    第一、如果孩子第一次违反规则,老师便向他陈述规则;第二次违反规则,依然向他重复规则;如果孩子知道了规则还要继续违反的话,老师会将他带到“反思角”,让他看一看别的小朋友是如何遵守规则的,但老师并不说“你看其他小朋友做得多么好”,只是让他自然地感受。这时,老师和他在一起。

    第二、如果在老师陈述规则时,孩子认为这是在玩,不是认真的,老师就会把他带到一个能够实施这种行为的场地,然后,老师会离开。如果他放弃了自己的目标想回来,没有人逼他呆在那里。这时,老师不会带任何情绪,一如平常,跟他一起讨论问题和工作。

    第三、如果在老师带他到其它场地时他大哭大闹,不愿意去,放开后继续破坏原则,老师就会把他带到办公室交给园长,由园长和他解决问题,因为老师还有其他工作,园长担负着这样的职责。园长会平和地与他讨论这件事情,直到他内心平静下来,并决定不再那样做了。

    在处理此事的整个过程中,老师都不会带有个人情绪,老师只是一个原则的活的化身,因为原则不会有情绪,老师也不会有。老师会代表自己对那个违反原则的孩子进行安抚,如果他因为没有搞清楚老师对他行为的制止而痛苦、愤怒时,老师会对“这个人”进行安抚,但事情不会变。

    这与传统教育中惩罚孩子、把孩子关在一间屋子里、或放在一个角落里罚站是不同的。传统的惩罚只能让孩子由于害怕惩罚而停止违反原则,而我们的方式是让孩子搞清自己和原则的关系。这是帮助孩子建构自己。

    希望家长在家里也能这样做。

                                                        李跃儿

[ 本帖最后由 xiaomima@xa 于 2009-9-21 09:40 编辑 ]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282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4-02-27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巴学园的儿歌:
    一山远,一山近,山坡顶上住精灵,四周长满小松树,天空蓝蓝星闪烁,午夜月亮出来了,一只精灵在跳跃,飞快钻入丛林里,一只精灵慢慢爬,碰见它的好朋友,你看两只小精灵,唱着歌儿跳着舞:清晨已来,黑夜已去,与太阳一起迎接美好的一天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282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4-02-27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以下谈话来自李网的苗苗妈妈,看完之后突然对现代教育有了清晰的认识。最近一直在关注现代教育,也深有勇气要让儿子接受新兴的教育模式,可是对于这么做的意义一直模糊,我到底在做什么,这样做有价值吗?看了苗苗妈的话,明白了这样做是有意义的。我们都在等待着教育改革的那一天,可是对于大多数人都是仅仅等待而已,其实从我做起,是最好的开始。


----------“我对李跃儿教育是有坚定信心的,因为它所倡导的理念是符合人性的。这种新型教育在中国现在正处于萌芽的历史阶段,它在未来一定是中国教育的主流。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罢了。

中国教育风暴里已经提到诸多地方在进行试点。湖南今年整个的高中教材改革。这种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只不过作为所有传统教育的罪恶的源头高考制度并不能马上改革。“治大国若烹小鲜”。高考制度虽然不好,但是它是我们现今社会能代表基本公平的制度。 它改不了,只能靠民间的新型教育的力量不断壮大,壮大到某一天高考制度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不再那么不可以承受,那它就可以改了。

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尽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使这个民间的新型教育的力量不断壮大。而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所以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带入自己领域里的知识,合力往一个方向推。当这个广泛的统一联盟战线建立起来的时候,教育改革才能成功。李网需要更加开放并且把握好自己的节奏。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两步是先烈。”


[ 本帖最后由 xiaomima@xa 于 2009-9-21 15:36 编辑 ]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2823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4-02-27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转贴)在所有教育中,自信心的教育成本最高

中国人的教育,大体是相信基础的,所以从小就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很高的要求。
希望孩子成才,这个心理可以理解,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精英社会的背景中,父母面对较大的竞争压力,就会格外期望孩子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很少有人去想,这是否和教育原初的理念,是否相悖。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人有求知的本能。因为有了这种本能的东西,所以学校才是必要的,一个孩子,即使家长不给压力,他也是会求知的,虽然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求知欲不一样,有的早,有的晚,但作为本能的东西,是阻挡不住的。想让孩子放弃这种本能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他厌恶。

比如吃饭,是本能,但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吃的不够多,不够营养,就一定要生喂,结果就会导致孩子患上厌食症,或者失去控制地贪食。
我并不是说,本能的东西不需要引导。但中国式的“引导”很可怕,往往可以按诈骗罪论处。一个孩子在知识的选择上没有任何自由,大人连蒙带骗,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放弃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学家长感兴趣的东西。

坦率说,一个人在孩子的阶段,优秀是不重要的,就像一个少年,说他性感是不恰当的一样。孩子最重要的评判标准是正常,拥有正常的心态,正常的求知欲,正常的好奇心,正常的自私,正常的淘气,正常的懵懂……这些都是健康的,相反,少年老成,有不恰当的知识储备,不恰当的早熟……这些,都应该看成是心理危险的预警。

我有一个很切身的例子,我的一个好朋友原来是吉林省“少年书法家”,书法作品获得过全省大奖,但成年后,居然不会写毛笔字,钢笔字也很差。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我见过高考语文考满分的,其实后来和大家也都差不多,语文水平并不更高。中国人过去考状元,要背几十万字的书,但真的有用吗?我采访过恢复高考后北京第一个状元郭方先生,他说,历史上状元的成材率远远低于普通人,即使他自己,他也不认为自己成功,他说,我能干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已经足够了。

有的家长会认为,过于注重基础,至少是没有坏处的,孩子反正是玩,玩得有意义不好吗?
其实不然,过多的基础东西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挫,当他总是处于对自己不满的状态中,他的创造力就会受到限制。在所有教育中,自信心教育的成本最高,因为它需要经常性地维护,一旦不维护,就有可能出问题。一个孩子正常地玩,正常地游戏,那是他寻找自己的必然的一步,如果取缔了这些东西,他对自我的认知就是不完全的,将来在社会生活中会遇到障碍。没有人可以在人类丰富的知识成果面前而不感到自卑,特别是大人会把压力同时带给他。

许多中国家长是控制不住偶尔殴打孩子的,这种习惯很可怕,因为殴打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那么,一个孩子将来不也是要到学校去学习基础知识吗?难道他和同学不发生殴打的情况?他不会受到其他的孩子的欺负?
其实,这应该这样看:家庭不能改变社会的法则,社会也不能改变家庭的法则。在家庭,父母就是爱孩子的,让他受到充分的爱的教育,不殴打他,多维护他的自尊,不给他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在社会,父母应该放手,让他自己去适应社会的规则,即使他受到了挫折,他也有倾诉的场所,有可以信赖的人,这对于他恢复自信非常重要。
在美国高考中,成绩排在第5位,第1位考评的是Leadership,这在国人看来太虚幻,我以为这是把握了教育的真谛。一个孩子有了Leadership,才是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一个人有知识,他可能成为科技狂人,或者恶魔,而有了Leadership,他才是一个有独立判断精神的真正的人。教育应该面向人格,我们是在培养技术合格的人,而不是培养人的合格技术。

不否认,中国学生的基础往往比美国学生好,但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对学习的热爱,并不比美国人强,特别是许多中国人少年时学习不错,但长大后因为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成人阶段就基本不读书了,完全吃老本,而许多美国人却能一生都坚持学习。比如盖茨,他一周能工作90多个小时,像这样技术狂人,在国外是很多的。

     在软件行业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人说自己很行,其实不行,印度人说自己不行,其实很行。中国人自己总标榜自己聪明,以自己基础好为骄傲,其实真正伟大的发明有多少是中国人做出来的?今天国际的高科技领域,华人才占多大的百分比?如果从人口的成材率来说,就算是只计算中国城市人口,那也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很多老师宿儒,真一沟通起来才吃惊地发现,他们的思辩能力如此低下。

教育一定要面向世界,我个人的感觉,中国教育至少落后西方50-70年,我们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根本没引进来,大家没看到它好的一面,不知道如何去实施,就盲目地去否定它。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如今也是著名中学教师了,她一说教育方法,简直能让人昏倒,都是功利主义伎俩的整合,对于一个教师来说,难道培养几个本科生就是成绩了吗?这种拔苗助长、不对孩子一生负责的教师,是中国教育的暗伤。

其实,今天本科生也不好找工作了,所以,上不上大学,关键看孩子自身的意愿。如果他能在求知的道路上钻下去,有足够的自信,那么他同样可以成才。依然走千军万马当博士的道路,并以牺牲孩子自我、天真与自信为代价,未必值得。

[ 本帖最后由 xiaomima@xa 于 2009-9-21 15:51 编辑 ]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80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6-11-09 
地区:
长安区
街道:
学习:wanwan76: :wanwan76:
虫虫妈

幼儿园大班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831  
爱心活力豆
2  
宝宝生日
2009-06-11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Medal No.11

一直潜水学习,把这个帖子顶起来!
多多妈

幼儿园大班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22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9-01-23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Medal No.11

:wanwan18: 好帖,顶一下
多多妈

幼儿园大班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222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9-01-23 
地区:
莲湖区
街道:

Medal No.11

我也是怀孕时朋友推荐了小巫的《让孩子做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迷恋和崇拜小巫和李跃儿。这两天正在研读李跃儿的《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
很是庆幸接触到这样科学的育儿理念,让我家多多幸福快乐的成长!!!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15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灞桥区
街道:
灞桥区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郑渊洁
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
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由此可见,父母是否应该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看家长对孩子寿命的预估。如果孩子的人生属于短跑,只有区区十几年,您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知道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寿命预估较长,就相当于孩子的人生是参加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线是否领先就不重要了。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长跑的要诀是保存实力,这和孩子学习知识的道理一样。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孩子的年龄不相符的知识,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对知识的感悟不会深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厌恶。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受教育者对于所学知识感兴趣的程度,除了老师的教授方法,还取决于孩子对知识的感悟程度。举个例子,一个5岁的孩子对于《静夜思》只是机械背诵,而一位远离家乡的20岁青年如果第一次看到《静夜思》,可能泪如泉涌,百感交集。
20多年前,某大学的少年班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才。这些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他们或父母将人生的马拉松赛跑误判为短跑,拼尽全力赢在起跑线上后,后劲不足,最终败北,贻大大方。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假设将人比喻成汽车,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有想象力的人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人的大脑一山不容二虎:在学龄前,想象力独占鳌头,脑子被想象力占据。上学后,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将被知识驱逐出境,成为知识渊博但丧失想象力终身只能重复前人发现的知识的人。很少有人能让知识和想象力在自己的大脑里共存,一旦共存,此人就是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功人士了。在孩子童年时,让其晚接触知识,有利于想象力在孩子的大脑里安营扎寨,倘若孩子成为想象力和知识并存的人,您就能给大师当爹当娘了。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能赢得人生。赢在起跑线上,能输掉人生。欲将取之必先与之是大智慧。

[ 本帖最后由 落英缤纷@xa 于 2009-9-25 09:33 编辑 ]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3368  
爱心活力豆
8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街道:
请教妈妈们一个问题,这是前几天在我家上演的一幕:
吃完晚饭,LG躺在沙发上看书,儿子(3岁3个月)在客厅玩小汽车,我在洗手间里。
听见客厅一阵吵闹,LG训孩子,孩子在哭,一会我妹妹带着孩子下楼去了。
我出来后问LG怎么回事,LG说,儿子先用一块小东西扔向他,很激动地期待爸爸的反应,LG说:不能这样,这样会打疼爸爸的。过了一会,儿子向爸爸扔了一块小黑板,差点砸到爸爸的脑袋,爸爸怒,起来打孩子屁股。
结果是:孩子哭;LG心情也很差。
LG对我说:如果有一方赢,也可以啊,目前这种情况是双输。
我的建议:第一次在孩子扔东西的时候,LG应该抓住他的手,坚定地说:不可以。
LG无奈地说,孩子跑得比较快,每次他还没有行动,孩子早就兴奋地跑掉了。
LG觉得我的建议操作性差,想听听专家的建议。请各位妈妈来说说。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157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灞桥区
街道:
灞桥区
看了xiaomima的帖子,颇有感慨。就想起在李网上看到的这个帖子,发上来,也许对我们妈妈也是一个启迪吧。
想必郑渊洁大家都知道吧。小学四年级毕业。一个人编撰一本杂志《童话大王》22年。他确信无疑是个天才。但是成就这个天才的原因之一,应该说很大一部分就是脱离了传统教育的结果吧。
他的儿子也是小学毕业。可人家不是凭着老爸的名声混天下的。因为小学毕业在北京找工作不容易。只好找了个超市搬运工的工作。。(18岁后他老爸就让住在家里的他付房租,水电费。不干没法吧)干了好长时间。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超市的计算机系统出了问题,找来好几个专业的都没整好,人家说他来试试。结果居然给弄好了。于是乎超市的老板对这个小学毕业的搬运工感了兴趣,聘用他管理计算机系统,问他一个月要多钱,他说来超市的大学毕业生给多钱,老板说800.他说就给我2000吧。
牛吧,或许有人会说,人家老爸是天才呢,儿子不会也是天才吧。老爸是天才,儿子遗传是天才的我好像还没有听说过。当然人家老爸给儿子的教育也许不是我们可以给孩子的。但是,人家老爸为什么让儿子放弃传统教育的问题是不是值得我们思考呢!

Rank: 8Rank: 8

经验值
5907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化解

原帖由 mengmengmama 于 2009-9-25 10:17 发表
请教妈妈们一个问题,这是前几天在我家上演的一幕:
吃完晚饭,LG躺在沙发上看书,儿子(3岁3个月)在客厅玩小汽车,我在洗手间里。
听见客厅一阵吵闹,LG训孩子,孩子在哭,一会我妹妹带着孩子下楼去了。
我出来 ...


亲,我读完帖子,第一直觉是“化解”。你老公和你的反映,是以不同型式认为孩子的行为是“攻击他人”,所以,才会那样的反应。其实,孩子也许那会只是想用这样成人看起来“不恰当”的方式和爸爸玩,或许,他需要一点点引导,就会出来更有建设性的做法。比如,爸爸可以很夸张地做出一些动作和语言,(举个例子,爸爸可以伸出胳膊,像个笨重的熊走路,“一只狐狸来破坏小鸡的家了,我这只小熊要帮小鸡把他赶走。”)把孩子的这种行为转化到和爸爸有建设性的游戏中,前提是爸爸要生发出智慧,能给孩子带领来建设性的引导。

从帖子看,这个现象只是孩子的偶然行为,大可不必兴师动众,带着一种“不管孩子他就变坏了”的心理去处理。放松,孩子偶尔这样“放肆”不会变坏的。 如果遇到有的孩子总有这种情况,训斥也不解决任何问题,编故事,一遍遍给孩子讲。他们才能内化。

完全是我自己的感觉,不一定合适,孟妈可以参考。

[ 本帖最后由 秋水伊人@xa 于 2009-9-27 09:21 编辑 ]

Rank: 8Rank: 8

经验值
5907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原帖由 左耳右耳 于 2009-9-14 11:36 发表
下班回家,发现儿子衣服兜里装了些瓜子,我给老妈说别给吃,都是各种调料炒的,老妈怒了“不给吃,你儿子能安静坐会儿??一天把人都能累死!”我无语!!

总能发现楼下的邻居给儿子吃这个吃那个,零食,小食品, ...


亲,你的态度(内心的态度)会比那些零食对你孩子有更大的危害的。绝不是危言耸听,我是有过亲身的精力的,儿子的成长也千真万确地验证过这一点。
当然不是说零食对孩子的影响不用管。但和我们的情绪比起来,可以先忽略了。

可能是因为我们看了很多现代教育的书,接受了很多现代教育的观念,在道行不深的时候,难免焦虑,用很多没有弹性的标准要求自己,要求孩子。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调整我们的心态。请不用目光那样紧张地盯着孩子,把很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解决好自己的情绪问题,解决好自己和家人的关系,对母亲的接纳甚至感恩,把你盯着孩子的眼光抽离出来关注在这里,你的家庭和谐了,你和母亲和周围人关系和谐了(我是指内心真正的和谐),你就能发现教育的真谛。

其实,教育的真谛是我们自身的做人做事。我真正让自己放松下来,是不断地问自己内心一句话“我究竟想让我的孩子成为什么?”,当我很明确了我的答案,我就放松了,当我焦虑的时候,我就审审让我焦虑的孩子的行为会影响孩子成为那样的人吗?答案一般都是百分百的否定,那好,既然,他的行为不会影响他成为我想让他成为的那个标准,索性,放松。有点绕口啊。 你可以试试。

Rank: 8Rank: 8

经验值
5907  
爱心活力豆
4  
宝宝生日
0000-00-00 
地区:
雁塔区
街道:
雁塔区
又有些新朋友,欢迎欢迎:wanwan76:

Rank: 6Rank: 6Rank: 6

经验值
1809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06-11-09 
地区:
长安区
街道:
原帖由 秋水伊人@xa 于 2009-9-27 09:19 发表


亲,我读完帖子,第一直觉是“化解”。你老公和你的反映,是以不同型式认为孩子的行为是“攻击他人”,所以,才会那样的反应。其实,孩子也许那会只是想用这样成人看起来“不恰当”的方式和爸爸玩,或许,他需要 ...

不一样的方式,很赞。
总觉的与孩子冲突时没有太多智慧化解。闹自入园来(与爷奶共住也有关系),脾气很大,喜欢仍东西,故意倒饭,摔碗,随意尿尿,稍有不如意就大哭,显然带有很大情绪(这些行为非常频繁,每天都在上演)。爷奶一般是说:“不能这样,把东西都浪费了”等等,事后仍心平气和。而我会告诉他妈妈生气了,要求他捡起,对自已的行为负责。有时也会让他坐椅子反思。总觉的两种方法都不很理想,也都没有起到预定效果。最近一次闹捣乱爷奶也无可奈何,他们就离开,我就平静但坚定的告诉他这样不行,小人最终看没人指望,就乖乖的。有时会反思自已平时一人带孩子时,对孩子规矩要求太多,孩子太过压抑,到了爷奶这环境宽松,所以小人就释放。这个度还真难把握。
也请妈妈们帮着分析分析。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喜欢现代教育的朋友,这里集合啦
快速回复
上一页首页91011121314151617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