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9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8-12-8
- 帖子
- 543
- 积分
- 3203
- 经验值
- 2823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2004-02-27
- 地区:
- 雁塔区
- 街道:
- 雁塔区
|
.........召唤孩子
在这节亲子课上,有一个亮点。
当老师想把孩子们手中的沙锤收回来的时候,她没有象我们常见的幼儿老师那样,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请把乐器还给老师”,而是用优美的旋律唱到“乐-器-回-家啦--
”,并用手势和眼神示意孩子们把沙锤放到自己身前的篮子里。
这种召唤孩子的方法,是我所欣赏的。
关于召唤,孙瑞雪老师的课上曾经讲到,孩子的顺从状态分为三种,其中前两种分别是:1 顺从召唤;2 顺从命令。
当一个老师想让小朋友执行她的某个指令的时候,她可以有两种方法供选择:
召唤:用一种热情吸引孩子过来,例如“老师这里有一样有趣的东西,小朋友们谁愿意过来看一看呢?”
命令:“请小朋友到老师这里来”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发展到顺从的第二种状态;或者他们只能够对子他们信赖和亲近的人(通常是妈妈或者看护他们的人)发展出第二种顺从。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老师必须先从召唤开始。
但是,在许多传统幼儿园里面,新孩子一进去,接受的便是老师的命令,当他们不愿意服从的时候,便受到成人的威胁或打压。于是,孩子跳过第一种顺从状态,被迫直接进入第
二种顺从。但是这种表面的服从不是孩子自发的顺从状态,孩子处在压抑当中,当权威消失的时候,孩子会表现出一种反常的“自由”状态,孙瑞雪老师把这种状态称为:“解放
”。
“从压迫性束缚或对权威的服从下得到解放,因而流露出无秩序,粗野的冲动”。通常从传统园中进入到一个爱和自由环境中的孩子或多或少会有此种表现。孩子的年龄越大,在
传统园中待得越久,表现得越强烈。
对于一个蒙氏教师来说,她必须能够将命令和召唤的分寸拿捏到位。
而学习了华德福教育之后,我认为,对于召唤的阐述和执行,华德福教育更有其独到之处。
因为华德福认为孩子是一个感觉体,所以尽量不要给他们语言的指令。用语言说教孩子是无效的,并且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压迫感。
在华德福幼儿园,当老师想让孩子结束游戏,收拾玩具时,会唱起一首固定的歌(歌词内容并不是催促孩子收拾),然后自己一边唱一边开始收拾。孩子们往往会被歌声吸引,然
后大些的孩子会被老师的动作所触动,开始模仿老师收拾;接着,小的孩子会被大孩子的动作所触动,也开始模仿着收拾。
这样做的好处是,当老师唱起歌来的时候,专心致志游戏的孩子们会知道他们该收拾了,但他们并不需要立刻从游戏中出来。旋律简单平和、反复吟唱的歌,不会给他们催促的压
迫感。他们可以慢慢地从他们的世界里出来,渐渐地聚拢到老师周围。
目前,幼教行业内许多人开始认可华德福教育。但许多人看重的只是华德福的艺术教育部分,并且他们简单地认为,华德福有一套很好的教孩子们画画唱歌做手工的办法。其实,
就我学习华德福的感受,我认为,上述的例子,才是华德福艺术教育的一个最好的诠释。
这种情况,就好像当初蒙特梭利进入中国,只有教具部分被“发扬光大”了一样。
优秀的幼儿教育体系,并不只是研究用什么样的技巧教孩子什么东西。最重要的,是找到一种好的方式,一种与孩子天性合作的方式,通过日常生活的不断重复,给孩子创造一种
适宜的环境,让孩子的能力,通过孩子的自我教育,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关于孩子如何进行自我教育,下面的叙述可能能说明一点问题。
我想先描述一下家长们当时的反应。
在老师唱出“乐器回家了”,并做出手势之后,不少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催促孩子:“快,宝贝,把乐器还给老师!”,并有轻推孩子的动作。仿佛他们完全不信任他们的孩子可以
理解老师的要求;也不肯给他们的孩子时间,让孩子从老师的表情和手势中自己慢慢体会老师的要求是什么。
蒙特梭利指出,儿童是一个出色的观察者。你常常可以看到,当儿童被大人的某个动作吸引时,他那种专注凝望的眼神。
华德福教育认为,模仿是儿童天赋的奇妙能力。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你可以注意到,儿童自发模仿成人的行动时,那种不辞劳苦,不厌其烦的反复操作。
这就是儿童能够自我教育的秘密。
2岁多的孩子,可能听不懂“乐器回家了”这句话中“乐器”的意思,但他们通过仔细观察老师不断的动作示意,便可以慢慢领会到老师的意图;某一部分当时恰好被老师的动作所
触动的孩子,便会自发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将乐器归位。同时,他们也将可以把“乐器”这个概念与他们手中的东西建立连接。
这个过程,便是儿童进行自我建构的宝贵过程。它需要孩子的身体内部进行复杂的运作,因此,孩子们需要一段时间来反应。
我观察到,现场少有的没有被家长打扰的几个孩子,都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老师或者其它去归还乐器的孩子,他们一动不动,就那样“呆呆地”坐在那里。
这就是孩子发展能力的最好时机。此刻,家长们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是对孩子完成这种发展过程的最好帮助。
一个由家长解释了老师的意图之后,又被家长推上去归还乐器的孩子,可能仅仅记住了这样一个教导:哦,老师一这样唱歌和动作,我就要把手里的东西放到筐里。
而一个自己领会了老师意图,并自发进行模仿的孩子,则发展了自己的内在智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