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集
伤心,原来所在部门是“冷衙”
我为部门在网站策划了一个“on line” 专题,每周一期。 从采访,编辑,定稿由我一人完成,这是具创新意义的工作。 全公司只有我们部门有这个专题,上司们很肯定我的方案,而且是彰显我们部门“业绩存在”的好事。 部门凡是写的工作全都交给我了。 闺蜜说试用期考核不完全拘泥于合同,可以跟上司申请提前转正。 在某个午后,我拉罗经理出来,找她聊了这事。 先说自己工作这一个月很愉快,感谢她的传帮带。 再说上海生活压力大,我在这举目无亲。 提转正无非和薪水有关,装点“可怜之处”也是必须的。 罗经理马上意会,问我薪水试用期打了几折,我说8折。 罗经理说我刚工作一个月,马上转正有点不符流程,但她会极力争取。 我开心极了。 这事应该八九不离十,罗经理的style很对我味口,不把话说满,又显现了她的能耐。 很快,我的转正申请批下来,从此拿全额薪水。 工作一个月即转正,破格被申批,估计华总、台湾林总和上海王总均没有反对意见才那么顺利。 新人入司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结合自身长项,让这个位置具有不可替代性。 我负责写和说,喜鹊负责部门考核及财务,吐不清负责数据,肥仔负责地区下的人员培训,他天天打公司电话和区域员工聊天,尤其是美女,员工的大小八封尽在他掌握。 青春痘跟着吐不清学数据,至于马尾辫,暂时还没发现罗经理给她的工作定性,但她也没闲着,忙忙碌碌。 人有“先入为主”的潜意识,虽然是新人也没必要任何事大包大揽,一旦起头,以后都得亲历亲为。 譬如,部门几乎每天下午都喝85度C,青春痘抢着去买,就像设定了程序一样,无论青春痘多忙,一买奶茶就呼叫青春痘。 马尾辫向青春痘看齐,抢着聚餐时订座位,接着订区域员工的机票、酒店,乱七八糟的事统统找上马尾辫。 这些琐事,还不能出一丝差漏。 有一天聚餐,马尾辫定位子出了差池,害得大家等半天,怨声连连。 马尾辫是争强好胜的人,可是她方向错了,她向青春痘看齐,青春痘属于俯首甘为孺子牛型,作为部门年龄最小的他,这个定位很匹配,大家对他也很关怀,他是部门的开心果。 部门一个孺子牛就够了,再多一个马尾辫,她的功劳不会被人记住。 看看吐不清,也做订机票,订酒店的活,但他只服务于华总、林总、王总的出差。 我从不挣抢这些杂活,我不把自己定位于某个人的“助理”,主要把精力放在培养工作能力上,我只服务于公司和部门。 当初来这个公司就因为它的“大”,它的体系,在大公司,一朝天子一朝臣,我觉得完成份内工作即可。 华总内线叫我,我进华总办公室。 不一会儿,马尾辫也进来。 华总说他刚从日本出差回来,带了很多观点新颖的资料,不过全是英文,需要我和马尾辫翻译一下。 华总把资料一分为二,我和马尾辫一人一半,捧着厚厚的英文word。 华总一如既往笑呵呵地问:你看你们需要多久能翻译好? 我没说话,翻翻这些英文的难易水平,哇,全是商业术语。 马尾辫自信地说:一个礼拜。我本科是英语专业的。 华总眉毛一挑:7天?好,**你呢? 我能感到马尾辫也很期待我的回答。 说多少天呢? 和马尾辫一样,7天? 我随眼看了一下,包含日本商业法等内容,7天?工作一天,回家翻译这些枯燥的大部头,7天内完成,不是找死吗? 别说什么英语专业,我研究生宿舍的女生过英语专业八级,翻译专业文章也吃累得很。 我没必要在这方面和马尾辫一较高下。 我轻轻说:1个月。 华总愣了一下,捕捉不到他厚厚的眼镜片下藏着的眼神,只是平静地说:你们回去翻译吧。 出门,马尾辫又高又长的马尾差点甩到我的脸上,她心情着实不错。 我打赌有她受的。 5天后,马尾辫做了第一件蠢事,她拿着英文资料拜托青春痘、肥仔、喜鹊、吐不清帮她翻译,说她翻译不完了。 罗经理有些严厉地说:这是你回家的工作,不要带到上班时间。 大家本身工作就已繁多,没有人帮她翻译。 10天后,马尾辫交上翻译好的文档。 听肥仔传来消息:马尾辫自己掏钱找人翻的。 唉,马尾辫啊马尾辫,这是她做的第二件蠢事,不清楚她把自己花钱找人翻译这件事说出来想表达什么,而且还告诉大嘴巴肥仔。 我猜想,马尾辫本意是想告诉大家她对工作很认真,自己贴钱把这事做了。 可她有没有想过华总听到这事的反应? 花钱?华总花不起这钱吗? 部门总经理交待私活给员工,还让员工贴钱做事,这事传出去他颜面何在? 马尾辫前5天的辛苦翻译全部被抹杀了。 27天后,我把翻译好的资料递给华总,提前3天完成,华总微微一笑收下。 对这件事我有自己的判断。 第一,
这事绝对不是很紧急的事情,若着急,华总完全有经费找人翻译。 第二,
我不是很欣赏华总找底下员工做私事的行为,尤其翻译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些资料对工作没有指导意义,我译出来的东西未必准确,如果我很快完成,说不定以后这些工作都会找上我,浪费时间。 第三,
马尾辫承诺7天,10天才做完,我承诺30天,27天做完,虽然我不及她的速度快,但我兑现承诺而且提前完成,这才最重要。 这一事件后,华总再也没有安排任何人做英文翻译的工作。 就在我感觉工作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时,为期7天的全司新人培训开始了,我感受到的是极大的不平衡和巨大的落差,原来我的部门是个“冷水衙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