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9-6-17
- 帖子
- 382
- 积分
- 2569
  
- 经验值
- 2262
- 爱心活力豆
- 0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地区:
- 街道:
|
你家爸比有多少「父性」?
别怀疑!爸爸也会说「妈妈语」,照顾宝宝不见得比妈咪逊色,只要从当新手爸爸那一刻开始置入育儿方程式,面对宝宝时就会有自信,不害怕、不嫌麻烦。
大多数妈咪包办孩子的衣食住行与教养,被认为天生具有「母性」,不费力气就自然流露,但男士们的「父性」,却花尽力气才推动一小步。日本国立东北大学教授川岛隆太提醒妈咪们,与其质问丈夫:「我都能做得到,你为什么做不到?」不如重新认识你的另一半,看看他有多少「父性」,帮助他成为你和孩子心目中理想的爸爸。
挑战父性 爸爸会用妈妈语
少了怀胎十月的体验,加上男女遗传基因的差异,男性的父性的确不如女性明显。但同样是男性,有人容易培养出父性,有人却很困难。
川岛隆太在《幸福总动员 爸爸一起来》(信谊)书中指出,要分辨男人有多少父性,可以从他和小动物的相处看得出来。如果他看到天竺鼠或小鹦鹉等小动物,会亲近抚摸,会「吱吱吱」学着叫,跟动物说话会把音调提得较高,会问牠们:「你们吃饱了吗?」这样的男性,大多比较容易培养出父性;如果只是不以为然地随意摸两下,说话声音也和平常没两样,可能就属于比较不易培养出父性的人。
这种提高音调、逗弄小动物的反应,正好符合了小婴儿最喜欢的「妈妈语」模式,所以具有这种特质的男性,成为爸爸时也会比较自然地提高音调和小宝宝说话、逗小宝宝玩、喜欢和孩子亲近。
新手爸爸 置入育儿方程式
即便是充满母性,新手妈妈也常常是灰头土脸、手忙脚乱,所以对于自认不擅长育儿的爸爸,实在没必要苛责,老实说,越嫌弃越做不好,这跟管教孩子的道理是一样的。
一般新手爸爸最怕三件事:换尿片(尤其是便便以后)、帮宝宝洗澡、抱他哄他。倒不见得爸爸都怕麻烦、懒得做,而是他们往往会心存恐惧,怕自己抱不稳柔软的小婴儿,力量拿捏不对而伤到宝宝,同时他们对排泄物会自然产生厌恶感。
妈咪要帮助爸爸克服这些难题,必需营造出愉快的经验,让爸爸感觉被需要,本身也产生幸福感。具体的作法是:
˙在宝宝安定的时刻,让爸爸抱宝宝,诉说宝宝的柔软、可爱,透过肌肤的接触,爸爸也感觉到舒适、心情稳定,这种幸福感鼓励爸爸下一次主动想要拥抱宝宝。
˙帮小婴儿洗澡时,告诉爸爸他的手掌比较大,手也更有力气,帮宝宝洗澡比较扶得稳。通常爸爸学会这件事,有了专属职责的观念,洗澡时间也成为往后亲子同乐的时段。
˙换尿片就需要理性诉求来克服厌恶感,让爸爸了解粪便也只是喝奶后的产物,从粪便形状、颜色可以看出宝宝的健康;如果有养宠物的经验,甚至可以用照顾宠物的心情对照,来说服爸爸面对宝宝的尿片不害怕。
至于较多爸爸自认为比较胜任的角色――陪孩子玩、一起学习,更是要放手鼓励爸爸去做。玩并不限于动态,川岛隆太主张好爸爸要念书给宝宝听,因为可以让宝宝觉得「和爸爸在一起是一件愉快的事」,从婴儿期开始将「爸爸的好」深植心中,就算日后管教时遇到必需严厉责备的情况,孩子也能因为从小建立的良好亲子关系,而深信责难背后的关爱,愿意敞开心胸接受教诲。
家庭质变 靠爸妈亲密互动
「想成为什么样的家庭?想成为什么样的父母?」这是很多人没有仔细想过、和另一半认真谈过的问题。许多在家全心育儿的妈妈或兼顾育儿与工作的妈妈,往往一方面要求自己当好妈妈,一方面也要求另一半和自己有一样的认知,但用批评、抱怨的方式却适得其反。
提倡「一家一人回家」的江儿表示,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回家当全职奶爸,但无论是谁先回到家中成为主要的照顾者,这个人唯有先调整心态,想清楚眼前什么是最重要的,对家和育儿甘之如饴,才能和另一半互动得更亲密,而家庭随着自然产生质变:如果这个人是母亲,父亲会相对得到改变;如果这个人是父亲,母亲也同样会找到自己的角色价值。爸妈的改变,孩子是最大受惠的赢家。
摘自网络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