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2209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经验值
4955  
爱心活力豆
0  
宝宝生日
2021-06-22 
地区:
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23-4-17 15:01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双胞胎漂亮妈妈 于 2023-4-17 15:03 编辑

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一些病毒、细菌等侵入呼吸道粘膜后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并可引起全身症状和体征。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等,都是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

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但一般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流涕、咳嗽和全身乏力等症状。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或者间接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1.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但是对于没有疫苗可用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重点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科学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3. 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清新;做好室内和周围环境的日常清洁工作;勤洗晒衣物、被褥。4. 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减衣物;合理膳食,注意营养搭配;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增强体质。5. 密切关注家人及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头痛、全身酸痛、精神萎靡、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时,根据情况及时就诊。 

花粉过敏

 花粉过敏是过敏性鼻炎的一种类型,也被称为花粉症。 

 临床表现
 可表现为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呼吸不畅等“花粉过敏性鼻炎”症状;可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有白色泡沫样黏液、突发性哮喘发作并渐重等“花粉过敏性哮喘”症状;也可表现出眼睛发痒、眼睑肿胀,伴有水样或脓性黏液分泌物的“花粉过敏性结膜炎”症状。  

过敏原
 花粉过敏,元凶是树。春季常见的柏树、白蜡树、法国梧桐、柳树等树木的花粉,比较容易导致过敏;而春日开放的桃花、杏花等鲜艳的观赏类鲜花,因花粉颗粒较重,数量不多,一般传播范围有限,因此导致过敏的概率比树的花粉小。 

预防措施
 1. 花粉过敏者要尽量避免或减少接触花粉过敏原和各种刺激物。例如,出门戴上帽子、口罩,穿长袖的衣物,尽量避免与花粉直接接触;避免去公园、草坪等花木比较茂盛的区域;尽量不选择在大风天气外出游玩,而是挑选雨后等受花粉影响最小的时机游玩。

2. 如果在花粉指数很高的时候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洁面、洗澡,洗掉粘在身上的花粉。

3. 注意选择花粉浓度低、风小的时段开窗通风。尽量不要在室外晾衣服,否则衣服、被单、床单等容易沾染花粉。

 4. 在鲜花盛开的季节,过敏有时不可避免,有过敏史的人,应在花粉季节到来之前加以重视,提前使用相关预防药物,不能等到发病才开始治疗;已经发病的患者,对症处理即可,如果症状严重,应尽快看医生。 

野生植物中毒 进入春季,野生植物生长茂盛,不少朋友想着到野外采点野菜、野生蘑菇回家食用,但这种做法是不安全的。野生有毒动植物种类很多,非专业人士单靠外观很难分辨,部分野生有毒动植物含有剧毒,可能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
 
根据不同进食量,可在30分钟左右不同程度地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口唇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视力模糊、呼吸困难、抽搐、昏迷等,进食量较多、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到“不知不食”,即不采摘、购买、加工和食用任何不认识的野生植物的果、叶、根、皮等,不饮用无安全依据的野生植物浸泡的药酒和外用药酒。

 2.购买蘑菇类食品时,应到正规的超市、农贸市场采购,避免在散商贩处随意购买,并保存好购物凭证。

 3.一旦不小心进食野生植物发生中毒,要及时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浓盐水,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尽量减少毒素的吸收,并及时到医院救治,不要私自服用所谓的“解毒药”以免延误救治,危及生命。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春季气温回升,人员流动和外出就餐活动增多,易在聚集性场所暴发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临床表现

 诺如病毒潜伏期通常为24~48小时,感染后一般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的表现为呕吐、腹泻,也可出现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症状。急性起病,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可导致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 

 传播方式
 
诺如病毒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患者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者摄入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此外,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也是引起感染的常见食品。 

 预防措施

 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触摸口鼻和眼睛前、外出返家后要勤洗手,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至少清洗30秒,确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均被清洗干。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2. 不饮生水,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和未经消毒的奶;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煮熟后食用;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

 3. 如果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不要坚持上班或上学,及时就医。

 4. 避免孩子接触感染诺如病毒的患者,及其呕吐物、排泄物或其他被污染物品、环境。被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或物体表面,要充分消毒,消毒时应佩戴口罩以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清洁和消毒双手。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每年的4~6月为其高发季节。该病好发年龄为5岁及以下婴幼儿,在1~2岁儿童中的发病率最高。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多数患儿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手、用具或环境而感染,还可经呼吸道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预防措施
 1. 让孩子学会正确洗手,并帮助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

 2. 婴儿使用的物品,如奶嘴,奶瓶等,在使用的前后都要清洗和消毒。

 3. 手足口病的活跃期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流量大和空气流动性差的公共场所。

 4. 出现疑似手足口病的症状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确诊,并且尽量避免孩子喝其他孩子有接触,孩子穿过的衣服,接触过的物品等都要及时消毒清洗。

 5. 居家隔离时限一般为患儿出疹后两周,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微信截图_20230417150039.png

微信截图_20230417150051.png

微信截图_20230417150059.png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西安家长:四月这些疾病高发!请做好相关预防~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7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