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2
- 注册时间
- 2007-4-16
- 帖子
- 1116
- 积分
- 6556
- 经验值
- 5907
- 爱心活力豆
- 4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地区:
- 雁塔区
- 街道:
- 雁塔区
|
看到一段很欣赏的文字,放在这
这是悄悄的发言:(悄悄是小巫的一朋友)
关于理想化的问题,我补充全我的观点。
巴学园等学校的出现,确实是理想主义在教育领域的一面旗。而且,巴学园和所有类似学校的出现,如在成都的华得福,为中国的教育领域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刺激,指引着一种方向。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们只能作为一种小众的理想国被某些特殊的群体接受和享受。任何社会的任何变革都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在进行。勇士探索,旗手献身,小众以身试验承担社会变革的责任,大众稳妥中渐进以保障社会平稳有序地发展。这是客观规律,否定先锋的探索就是否定社会追求变革和进步的力量;否定大众的谨慎吸收就是否定社会需稳健成长的必然性。社会是多元的,社会需要多元文化。
对于大众来说,不能享受它们并不代表着就不认同它们理念中的先进因素,而是在理想与现实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以渐进的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一方面最好的注脚就是今年的北大附小网站,开始出现了更为民主的、来自家长的声音。这正是巴学园们潜心培养多年的成果。
以娃的个案,我认为当年的很多理念造就他的生命力之强,天性之蓬勃,成长之势不可挡地茁壮之势,在一个还算主流的教育环境下,不仅出乎了我的意料,而且也极大地影响了他的老师们的很多教育理念。从这一点说,娃这样的孩子,就是巴学园类学校的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巴学园们的理念,正是通过这样的一批批孩子,辐射到主流教育领域中去。
一个学校,一个教育机构,归根到底,是用它的学生说话的。但愿每一个曾经怀揣巴学园理想的学校,能持续不懈地培养出巴学园的蒲公英种子。归根到底,在现实中,我依然是理想主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