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4 v: H. \, ]! Q3 T$ r; b* S
“职业画家”乱弹
■e阳绘画
缘于“舞动色彩”自在堂首届职业油画名家作品联展的举办,让我突然想起了“职业画家”这个敏感的话题。
职业画家在当下的中国艺术圈是一个既热门又被边缘化,既是主流又是非主流的艺术家群体,其“职业化”的标准定义模糊不清。一些艺术家自称为职业画家,而大部分画家又羞于或者是无底气承认自己是职业画家,诸多缘由,既关乎传统的思想观念、当下艺术环境,亦牵扯到勇气和实力。而在西方,当代艺术家绝大多数都是地地道道的职业艺术家。
国内有好多画家,他(她)们从艺术院校毕业后就以绘画为唯一的职业,靠卖画为生,其实就是不折不扣的职业画家,但为何“职业画家”的提法在艺术圈内却有些感冒?
“职业”是个既崇高又卑微的词语,在美术界尤其如此。职业意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都说职业不分贵贱,但以此为谋生手段的画家,如果冠以“职业”这个商业化浓厚的称谓,这和艺术这个风雅的本该不食人间烟火之物是否有种格格不入?甚至好像称其为“行业”都是一种亵渎!所以好多画家都十分回避“职业”二字,他(她)们更愿意称呼自己为自由艺术家。“舞动色彩”展是我印象中首个高举“职业”大旗的展览。
在我们国家,有个更好听的名词叫“专业”。大部分运动员,从幼儿起就被作为苗子选入体校等培训,一直到出成绩获得世界冠军等等,其工作就是不停地运动,他们叫“专业”运动员;从国家到各省市,我们都有各级画院,他们享受着国家发的工资,其工作就是画画,他们也叫“专业”画家。而我们却往往直呼那些术业专攻的惯偷大盗为“职业罪犯”,个中区别,其实已把“职业”强化为技能的专一。艺术冠以“专业”则更符合我们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特性。
中国传统绘画历来强调由“技”入“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过于强调技能而没有气韵、意境者,在中国的艺术理念里是站不住脚的,从这点上来解释为何不称“职业画家”倒是十分站得住脚的。因为“职业画家”感觉包含着更多“匠”气。
职业从广义上可分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油画家可以说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职业,既需要不停学习思考和总结,同时又需要通过手工来完成思考的结果。一些油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境遇其实和油漆匠差不多,所要付出的体力和忍耐力可能更胜于油漆匠。他(她)们需要在前期收集各种资料,在闷热或者寒冷的大空间里,不停地调制各种颜色,忍受着松香水和甲醇等各种刺激,爬高伏低,贴近和远离,不厌其烦地涂抹和刮去重来,时不时接受自己不能达到自己要求的莫名折磨和痛苦。有时一件作品的创作周期可能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也就是在这个周期里必须每天面对这几尺画布重复劳动,这种耐性并非普通人能够承受。而最后,这些人中差不多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作品变不了钱而只能躺在画室里堆灰。
既然画画这么苦,为何还有人选择其为终身职业呢?这肯定和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大部分应该是与生俱来的对艺术的热爱,那是些从骨子里以此为乐的“顽固分子”,有一种信念支撑着他(她)们,那就是总有一天自己的作品会被这个社会被市场认可。
其实在好多人羞于称自己为职业画家的同时,亦有多少人的理想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杂事,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画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怪的“围城”现象。还有个“怪”现象,好多如今在艺术市场上风生水起的各大美术院校的教授、博导,理论上讲他们都是“业余”画家,他们的真正职业是教书育人,但他们相比那些北漂在798、宋庄等地以及散落在全国各地的职业艺术家们却要受欢迎得多,画价也高得多。究其原因,是市场不专业还是藏家缺乏理性?都不是!是因为他们的正当职业能带给人很“专业”的无限遐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参加足球世界杯的许多国家的运动员,他们是牙医、警察、销售员,但这样的业余队伍却能战胜许多由专业运动员组成的职业队伍,这也有许多令人想不通的地方。业余和职业这两者之间到底是种什么关系,真是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