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7
- 注册时间
- 2008-12-31
- 帖子
- 32184
- 积分
- 277935
 
- 经验值
- 277935
- 爱心活力豆
- 83
- 宝宝生日
- 2008-03-02
- 地区:
- 街道:
|

本帖最后由 天之娇子 于 2013-7-16 10:43 编辑
周末天气凉爽,看完儿童剧,刚好去一下高家大院,路程也不远!事实证明,我们的决定是对的!里边太凉爽了,又完全听不到外面街上的吵杂声!度过了一个愉快、凉爽的下午!
高家大院,在西安就有两处:其中位于北院门144号的是高岳崧的故居,兴隆巷42号高家大院则是高培支旧居。涿州城内鼓楼北大街362号也有高家大院,主人是高晓轩。
我们去的是北院门那个,年票不限次;门票20,如果要看皮影,另收费。
公交线路:各路公交车,“钟楼”站下车后,顺着西大街往西走,从鼓楼旁边的小巷子进去,在回民街里,北院门144号,在路西,一问人都知道。
历史沿革:
高岳崧祖籍江苏镇江,明崇祯年间曾中榜眼,后官至太司,从崇祯皇帝手中受赐此宅。清同治十年,子嗣参加科举考试,被皇帝钦点榜眼,得御赐“榜眼及第”牌匾。从明崇祯十四年至清同治十年,高家本族七代为官。
1966年,高家大院被收归国有。
1990年以前,在西安古城墙内,两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宅院占宅院数的一半以上。但随着城市开发和低洼棚户区改造,老宅院逐渐消失,目前存留的老宅院尚不足1/200。
1999年,高家大院(北院门144号)与化觉巷125号、西羊市77号一起被列为“中挪两国重点历史街区保护项目”,并由挪威投资,对几处故居进行了整修,按照当时中挪两国达成的协议,西安市将以这几个院落为起点,带动西安市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从而在钟楼、鼓楼附近发展与古都风貌相匹配的民居旅游。“中挪两国重点历史街区保护项目”挪威方面共投资550万元,其中用于高家大院整修的资金约86万元。但86万元的投入并不能将整修工作完成,高家大院随即因资金不足而面临窘境。此时,依靠政府拨款不现实,靠原院内的4家单位出资也很难实现长期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西安市房屋管理部门在与4家单位协商后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西安中国画院是文化单位,高家大院是文化遗产,两者相融合,可以保留在院内,其余3家单位搬出大院。高家大院由西安中国画院艺术部主任杨霜林以个人名义出资开发。
2001年,这座民居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8月,投资470万元的二期整修工程开工,重点在“家”文化上做文章。同年,获得“公元200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太平洋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2003年由西安中国画院艺术部负责对故居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完善的保扩性修葺。作为西安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被列为挪威特隆姆大学建筑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教学基地、长安大学历史文化名域研究所研究基地。
门口
北院门144号
高家大院
榜眼及第
|
-
总评分: 经验值 + 50
金币 + 98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