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兴妍妈 于 2013-12-4 16:57 编辑
婆婆在家跟我聊天,说到旅游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把目标锁定在北京,多少年前青葱年少的回忆,在她的心中镌刻久远。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北京对我来说是个颇为遥远的名词,毕竟我对旅游并非热衷之人,说归说,但难得某个地方能让我特别有去玩一番的冲动。没想到合作机构在北京召开的培训会议,倒是给了我一次逛北京的机会。8月6日,2009年秋季学院开学的第一天,当晚的9:45分,驶往首都的列车载着我们出发了。 8月6日
傍晚时分,老公提着我的行李包送我去火车站。本来老爸要送我的,但是考虑到他和我在行程安排上都不是很方便,最后还是让老公送了。走到楼口,看到女儿在全民健身的小操场上快乐地玩着秋千,我真想上前拥住她告别,可是理智告诉我那样做对我们都没什么好处,只会惹出无谓的伤心罢了。我那没出息的样儿落在老公眼里,怕是稚气十足的感觉,他笑了笑,什么也没说,只一把拽了我的衣袖径直往外走。我的矫情他可是充分地领教过的,多说无益,直接达到结果就行。
我们坐的是宝鸡到北京的中途车,等待的过程很耗人很不踏实,进站的时间紧也让人紧迫不已,还好是卧铺,上车后直接准备睡觉就行,如果是坐着过去真的会很痛苦。我体会过长时间硬座的感觉,特殊时期票源紧张,为了赶时间从西安坐硬座去包头的经历让我确定我绝对不考虑5小时以上的路程(特别是晚上)坐硬座出门。
卧铺车厢设计得越发合理了,四人一套间,都是隔好的小空间,虽然比以前的卧铺空间小了,但是安静了很多,晚上乘车的话可以很好地休息。我们对铺是一对丹麦来中国旅游的姐妹,居然凑巧碰上了妹妹当天的生日。本来我们对面的下铺是一个中年男子,他倒是很绅士,主动将自己的下铺让给了丹麦组合的妹妹,自己去了隔壁的上铺。绅士人不错,就是有些热情了,都熄灯了还在我们这边练口语。说实话他的英语口语真的太一般了,好些发音听上去都很不标准,但这并不妨碍他本身对英语的喜爱,很多生僻的英文单词他都搞得很清楚。跟他一比,我的发音虽然好一些,但明显词汇量不行,丹麦姐姐居然在听我说了一番话之后问我是不是北京人。看来我的标准普通话和英语的语音还不错,能勉强给我撑个台面,其他的我自知太需要加强啦。
跟我同行的李老师一个劲儿地催促我,让我和丹麦姐妹练口语,说实话我真是过了见了外国人就能激情口语的年纪了,何况原先在外语系我没少跟外教打交道,在我的认知里他们与国人也就使用的语言不同罢了。看着人家俩姐妹欢快地聊天,我也确实没有兴趣没话找话,倒是那位绅士很是能侃,天南地北地说个不停。好久没有聆听别人神侃了,静静地听着对方汉语和英语混杂的狂聊一通,只偶尔来两句配合一下,也蛮惬意的。
晚上睡得很不踏实,车子开得似乎并不稳当,不是上下就是左右地晃荡,我真担心自己会从上铺一闪而下,一夜都没睡实。不过因为是出行的第一天,体力和心理都还是最饱满的状态,倒也没觉得什么,只觉得没多久天就亮了,然后我们就到北京西站了。 8月7日
起床后的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们顺利到达了北京西站。因为初来乍到对车站不熟悉,我们在一层兜了个大圈子才从二层出了站,我觉得北京站就是比西安站大了些,多了一层的建筑而已,其他的没啥感觉。
41路直达学院桥东,往前走一点儿就是我们这次开会要住的北京科技大学会议中心。车是挺顺的,但是因为行程路线几乎南北横穿了大半个北京市区,即使没有堵车我们也耗费了1个多小时的车程。因为对路线不熟悉,加上会务组之前提供的行车路线表述不详,我们上车后询问身边一个中年男子是否知道我们应该在哪一站下车比较方便。那个男的直接拿起电话问他一个朋友:“我这车上有个家长带孩子报名的,到北科大,你知道路怎么走不?”晕啊,我看上去居然像大学报到的新生,太分特了。可是问了半天没有结果,我最终还是去咨询售票员路线了。人家基本不理我,指了指侧面一个大长牌让我自己看。我很快便在车内的站牌显示上看到了学院桥东的标识。上车前看的站牌上根本就没有显示得如此详细,差点儿让我误以为我们要坐到终点才下车呢,幸好没图省事而是去看了看,不然又要往回走半个多小时的路了。
中年男子颇为热情地跟我们聊天,根据他的口音我们都判断他是河南人,一问他说自己是湖北人,当时我们都觉得他说的是祖籍,肯定没在湖北生活过。他倒是蛮坦诚,不等我们问就自己解答问题了。原来他一直是生活在湖北的,大学的时候到北京,毕业以后当了记者,就此落户。河南的口音我们倒是没听错,8个月前因为一起贪污案他去了趟河南,回来后就成了当地的口音了。据他本人讲,现在都好多了呢,刚回来的时候人家一说啥,他的回答都是“中中中……”了,哈哈。他很感慨地说:“我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儿,喝了当地的水,吃了河南的呥面,不知不觉就成了河南腔了。”呵呵,也不知道是河南的地理魅力大还是他的语言天赋强,总之都很牛。此人绝对属于牛人,他从20岁开始,直到26岁这六年的时间,和老婆一起生育了5个儿子。本来第二个如果是女儿的话他们都不打算再生了,结果一年一个的,到最后实在是不想再生了还是没遇到个女儿。不过即使没有女儿,他们的生育记录也是够辉煌的了。
会务组的接待人员都很热情,她们毫无例外都是北漂。孙姓的女子长得很像小青,鼻子和嘴巴尤其像,说话的语气和表现出来的性格也像。这次去北京最想见的就是好友小青了,可惜我人还没到北京呢,她已经飞日本旅游学习去了。另一个湘妹子很漂亮,声音温柔身材好。因为跟我年龄相仿,大家都聊得蛮开心,反正是天南地北乱侃一气,她们对我的评价就一个词儿——豪爽,完全一个纯正的北方女子哈。
午饭后同行的李老师去了她儿时的同学家,只剩下我一个人很是无聊,去哪里都觉得没有兴致,真正好玩的地方又都来不及去,在接待大厅里聊了半个小时,回房间休息。5点多,暴雨倾盆,下了将近45分钟。我真是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冒然跑出去玩,不然真是要淋成落汤鸡了。
6点半,天色放晴,我背上随身的小包上街,直奔2KM东向的奥林匹克运动中心。我们住的宾馆距离奥匹中心很近,15分钟步行在北辰桥翻过天桥即到。8月8日是奥运纪念日,于是我赶上了7日到9日奥匹中心免费开放。我一个人拿着相机在奥匹中心广场溜达,也没觉得看上去跟电视里拍摄的场馆有什么太大的不同。直到夜幕渐渐降临,华灯初上,心里的感觉跟雾蒙蒙的白日才有了很大的区别。白天的鸟巢在光线的作用下看着很有金属的质感,比起夜晚的花哨更有文化感,而夜晚的鸟巢确实明朗的红黄相间,显得分外热情。水立方恰好与之相反,白天根本看不出美丽,只看到建筑风格的超前,但是夜晚的水立方真的很美,通体散发出蓝莹莹的光芒,莹蓝中又透出点点星光的摇曳,如梦如幻。玲珑塔不断变换着颜色,光影层递而上直冲顶处的五环,气势上张力尽显又不失娇柔。从地面上它们已经很美了,不知道如果能在飞机上真实地感受一下鸟瞰的感觉,会是怎样的震撼和激动人心。
8点多我和李老师及她的朋友会合,按照奥匹中心龙形的设计环走了一大圈儿,有些累但是心里却感觉安逸悠闲,同时又尽赏全盘景观。大手笔的设计果然不同,从细小处都彰显风格的统一和完美,鸟巢外草坪上的地灯,都是小巧玲珑的巢状设计呢,很可爱的。
我的相机电池超级不争气,在家里都给我显示了饱和,但真正用起来却是掉了链子。两块电池貌似都电量不足,先用的那块只半小时便彻底呜呼,第二块也让我心悬不已。真希望这块原装的能多坚持一下,好歹让我把喜欢的景致多少拍些么,毕竟这才是第一处游览之地哈。
晚上回到房间,老公的电话就打过来了,我问他丫头好不好,从丫头出生至今我是第一次跟丫头分开呢。老公告诉我:“你家丫头白天打了几个喷嚏,说妈妈想我了。”这话听得我真是好生心疼,我何尝不是一样的想念她啊。老公又说头天晚上丫头半夜里哭醒,喊妈妈,我更难过了。本来我的思念就够泛滥,听老公说完丫头我更加憋闷,那一瞬我的眼泪几乎都要止不住地流出来。好在只是几天的会议而已,忍一忍就过去了哈。 8月8日
今天是既定的主会时间,可是6点多一场倾盆暴雨狂下一通,为了照顾大家的出行,原计划8点开始的会议推迟半小时。7点半左右雨逐渐小了,我和李老师决定趁着空气清新,步行前往北航。北航的感觉跟西安交大差不多,满目的苍天大树让人立时体味到高校的文化氛围。我想等到女儿上中学我会带她来北京看看的,多少受点儿小刺激,置身于学术气息浓郁的百年高校,感觉绝对会不一样的。
北京的马路上随处可见的就是高架桥,很多公交的站牌都是以桥的名字而取的。因为雨还没有完全停下来,路上花花绿绿地都是持伞的行人。从桥下过可以暂时不用撑伞,途经一处桥体的间隙时,我抬头向上望了一眼,大滴的雨点儿似乎轰然下坠,直接完成强烈的视觉冲击。那感觉跟平视雨帘,俯看溅成水花的雨点是完全不同的,只视角不同便多了份磅礴与大气的魄力来。
会议开得很顺利,因为推迟了开会时间略显紧凑,但并不妨碍我们对会议内容的高评价。也许北京不是一个适合人居的城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北京和上海这类所谓大城市工作,对年轻人的阅历、知识的充盈、见识的扩充以及个人的发展都是绝佳的。即便是一名普通的员工,能为高层次的大公司服务,很简单的工作,那氛围却已让人兴奋不已。看了一天的展示,我便明白为什么年轻人都喜欢来北京工作,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背井离乡的北漂。也许从一个城市的外貌上各地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就内涵而言,并不适合人居的大城市在精神上更容易令人感到满足。许多人初到北京都不习惯,也不喜欢,但是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融入这里,这里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年轻的朝气和梦想,有丰硕的成就感和骄傲。
这就像人与人。人与人时常擦肩而过,与陌生人的外貌差距并不能让我们有自卑感,无外乎从视觉上看部分人漂亮些罢了,无关己身自然不会过于在意。但人与人的精神世界又是不同的,躯壳里深藏的内容往往相差甚远。
美丽的女人和英俊的男人,不可能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如同雄伟奢华的建筑不会只在一个城市出现一样。但城市与城市的气质和灵魂是不同的,西安与北京有非常多相似的地方,可骨子里的东西却是迥异有别了。西安如同文静恬美的小家碧玉,北京则是温婉端庄的大家闺秀。举手投足间,那不一样的味道就出来了。
开完会时间还早,听说北航跟前就是五道口市场,于是决定去采购些东西。第一次出差,经验不足,很多必需的东西都忘记带上了。40分钟后,一双运动型拖鞋,几枚精致可爱的小发卡,一把晴雨双用的奶黄色小伞,购物完成。当场换上了新拖鞋,直接把高跟鞋放进袋子里去了,不比的时候还不觉得,一比这拖鞋穿着真舒服啊~~~ 8月12日
由于火车票太紧张了,折腾了一圈儿好容易买到了12日的车票,卧铺还得上车以后补,不过总比没有强啊。多出来的这两天我也没时间去哪儿了,就挑名胜去游览了一番。
颐和园的回廊建得颇有特点,其他的我还真就没啥感觉了,只用了半天的时间我就打道回府。
去长城的那天是个大晴天,大家都出了一身身的臭汗,我晒得皮肤外露的地方都红肿似香肠,看来肯定是要蜕皮了。也是啊,一身汗外加长城的充足日照,跟从游泳池出来暴晒没啥区别了,不晒伤才奇怪了呢。八达岭的长城感觉比较纯粹,有些硬汉的味道,好汉坡也在八达岭这一段儿,而在车上我们看到的居庸关长城,则显得飘逸俊雅,一块“天下第一关”的门匾和索道般的一段路,使这里看上去熠熠生辉。那份依山的紧凑和秀丽看上去倒是不错的。一个同行的小女孩感叹了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后悔来。”一语道破了所有大汗淋漓的游人们的心理,真是花钱买罪受,只为那份不会深刻的记忆罢了。
十三陵的定陵,是目前唯一一个开发出来的地下陵墓,27米的地下寒气逼人,工作人员都要穿羽绒服抗寒,我的膝盖都冻疼了。不过这里最大的好处也就是冷,我在长城晒伤的皮肤在这里好像来了个冷敷一般,从底下上来后很明显就感觉到身上的灼热感减轻不少。皇陵的气势就是不一样,那风水选得真好,环山绕水的气势磅礴,建筑也很奢华巧妙呢。即将要出定陵时,一组游人在导游的带领下,穿过一个门楼并大喊“我回来了”。我们出于好奇,就在旁边观察了一番,听了导游介绍才知道这个门楼是“还阳”的标志。也是啊,地下27米呢,普通人就是埋也放不了那么深的。我们赶紧学着人家的样儿,跨过高高的门槛,一齐高呼“我回来了”。在我看来,整个定陵也就这点儿还有那么个意思啦,其他的反正我没啥感觉。
故宫的外观看上去颇有气魄,跟电视里拍摄出来的模样相差无几。宫殿有序地层叠错落,太和殿的威仪,坤宁宫的讲究,御花园的葱翠,都不可小窥。东宫里放置的青铜、玉器和金饰品巧夺天工,西宫的文化的韵味亦让人不禁心生感叹。古代的皇妃真是不好看,也不知道绘画的画匠们是不是真实地反映了她们的样貌,至少那些后期的照片让我蛮失望的,也难怪皇帝喜欢微服出行,那些宫里的确实让人提不起心劲儿哈。
因为日照太盛的缘故,我没有去那个唱出“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北海公园,只顺路去了一趟王府井。也就跟西安的骡马市差不多,对我来说没什么区别,我平时在家就不怎么喜欢逛街,看到人潮涌动的街道就更没啥兴致了。北京的旅游景点没别的,就是人多,其实逛一个地儿花不了多长时间,可是单单是买门票就能排一个来小时的队,进去了以后看不出啥景致,满眼都是人,照相都是大合影。为等个厕所都要排队20分钟以上,实在是太痛苦了。
北京的风沙真的蛮恐怖的,所幸我没有遇到沙尘的天气,不然估计会很郁闷。我们在北京的这段时间据说算是很好的天气了,可是在外面溜达一圈儿回住处,我的脸上便会扑上一层小细沙,一副风尘仆仆赶路的样儿,其实走了没有半里地儿。 8月13日
坐在105路公交车上,我的心情莫名地激动起来,心里想的都是我的亲亲宝贝。好容易拎着沉甸甸的包儿回到了家,我一进屋就得到了丫头的热情欢迎。因为知道我一早就回家,丫头心有灵犀地很早就起床了,吃过早餐就坐在里屋的床上等我。看到我进屋,丫头的脸上立刻洋溢起欢欣的笑容,“噌”地站了起来,伴随着一声清亮的“妈——妈”,丫头已然情不自禁地在床上雀跃了。我走了过去,丫头马上八爪鱼一般扑进我的怀里,小脸紧贴着我的前胸,约莫十分钟的光景,她才在新玩具的诱惑下送开了紧抓着我的手。那黏糊劲儿啊,好让我感动喔,有女如此贴心,我心足矣!
|